古诗写意——牧童 古诗写意——牧童 章校中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唐·吕岩 夕阳在躲进山后的时候,忽然就把自己的披风抖开了,霞光一天。远处,一目草色,横野不尽。天际,村庄被葱郁的树木紧裹着,仅隐现一角青瓦、一顶屋脊,卧在那儿安静。那袅袅炊烟,被岁月轻踏着,了然无痕。 晚风过来了,渐渐送来一声二声笛音,顿时就牵扯出一方田园生活的静寂与安闲。笛音,装着原草的茂盛,装着家屋的炊烟,遥遥而来;笛音,载着荷的清香,载着柳的柔情,款款而近。笛音传递着静、雅、安的气息、味道和颜色。 笛音悠扬,但那不是短笛轻吹出的,而是柳笛绿哨的信吹随意。这一定是一个小村童吹的。是他扯一枝柳儿,左拧拧,右转转,三五下,就做成了一个柳笛,含在嘴上,吹出天真无邪,奏响田园之歌。 果然,池塘边,河岸下,一条大水牛踩着笛音,不紧不慢地地走了过来。牛背上骑着一个披着蓑衣、赤着脚的牧童,他把心情躺在一枚柳叶上,咕嘟着嘴,有意无意地信吹,一声清脆,一声悠闲。好一幅牧归唱晚图,在哨笛清音中空灵出诗的意境。 笛弄晚霞,渐淡;信吹炊烟,尽了。一灯开在暮色中,正在温馨地召唤着牧童回家。一进家门,就听见:"孩儿,吃饭了——"娘的身影便在家灯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高大和慈详。 月亮升起了。是一轮弯月,清新,自然。牧童要去看月亮,他走出家门,一抬头,便把一声饱嗝抛向了夜空。他躺在屋前的稻草堆上,仰天如水的月色,等待,流星飞过;等待,嫦娥来临。月光拥抱着静谧的村庄,月光拥抱着不脱蓑衣就卧睡在稻草堆上的牧童。 夜深了,月光的露珠,一颗一颗地滚落下来,发出了叮当叮当的响声,那是落在了老屋的瓦片上,那是落在了牧童的鼾声里。还有一颗月光露珠,被门前的池塘,当做特别的情趣珍藏了起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e130f4b8762caaedc33d4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