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与旅游结课论文

时间:2023-03-27 15:28: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民俗与旅游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段课程,可是还是对我国的一些地方的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一些地方居住地有了概念。每个地方的旅游之地都有它一定的特色,而这些特色只有身临其境并用心去感知那些奇异的景、新鲜的事、可爱的人、多彩的文化才可以给与心灵最深沉的感动,只有用自己的双脚去真实的行走、印刻下足迹才可以最真切的体会,只有用自己的双眼去铭记所见所闻才可以直抵心灵。所以我想说眼界改变世界,行走改变命运,那么旅游无非是一个探讨民俗的好方式。

在旅游中我们发现美,在旅游中我们感受美。“珠穆朗玛之巅,圣洁的雪山女神遗世而独立,接受着山下传承万代的虔诚子孙顶礼膜拜;地中海岸,圆月从帕特农神庙顶上升起,清冷的光辉洒遍人类搭建过永恒神话的圣土;塞伦盖帝草原,角马群在如血夕阳下汹涌奔流,生生不息的原始法则在这里以生命为鼓而搏动;北极的冰山在水面上泛着幽蓝的光彩,艾尔斯巨岩在晚霞中现出缤纷的红与黄;加勒比海滩,手遮着阳光去拥抱天际,远远的阳光和微微的涛声,忽然都近在咫尺„„这个世界从不缺乏美,只要你有一颗不断感悟的心灵。

这是很久以前在一本介绍全世界美景的书上看到的序言,字里行间展示出来的美宏伟得让我印象深刻,面对这样的美有谁可以不为之心动呢?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强烈的向往到各地去旅行,去发现这些无数让人心动的美。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故有人称它为“文化”或“社会生活文化”。民俗文化源于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同时也随着时代的渐进和外界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变化。民俗文化包罗万象,大致包括3个大的方面: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社会民俗文化,以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为重点;精神民俗文化,包括信仰、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等。并有着教化、娱乐和心理的功能。

在课上老师介绍了好多古城镇,那些美妙的居住格式吸引着我,梦想着有朝一日我也要去体验一下,其中最为深刻的就是丽江古城了。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县,又名大研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它始建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在城市格局、街道布置、民居建筑极具特色。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丽江古城就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旅游者。古城蕴藏着以东巴文化为代表的纳西文化内涵,是吸引世界各地游人到丽江游览的主要文化资源。这是丽江人民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造就和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古城纳西族人特有的人生观、道德观、生态观和审美观。

然而丽江古城的旅游开发却与民俗文化的发展有了矛盾丽江古城是纳西族规模最大的聚居地,独特的纳西民居形式、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环境、亲切宜人的绿化环境、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孕育和承载着丽江的纳西民俗文化。古城是纳西民俗文化的物质载体,而古城淳朴善良的原纳西居民则是民俗文化的天然守护者和创造者。古城居民取而代之的是商户,住户多为来来往往的旅客,这些人多没有古城纳西人的民族文化底蕴,也不能真正地与纳西民俗文化水乳相融。文化天然创造主体的缺失使丽江古城的民俗文化黯然失色,古城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文化的展示场,那些店铺和旅游商品多为廉价的道具,古城面临着变为文化博物馆的危险。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首先是真实的存在与发展,旅游的开发,游客纷至沓来,很多游客要的只是快餐的体验,并不要求深层的真实。但是民俗文化要想有长久的生命力,必须深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按照其发展规律发展,不能急功近利,否则长久以往,必然会产生失望的旅游者和无所


适从的变异的民俗文化,从而两败俱伤。

所以只有保护与传承民俗文化,才能实现丽江古城旅游可持续发展。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民俗与旅游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而旅游也因为有了民俗的特色而获得效益。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娱乐需求、精神需求。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原始性、地方性和民族性。从旅游的文化角度来说,也具有其特性和区域垄断性,因而为当今的旅游开发服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文化资源之一。只有把民俗与旅游资源的结合,带来了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什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民俗旅游正随着旅游业的繁荣而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因而合理的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对少数民族和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繁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民俗及其分类民俗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由民间创造的,又为民间所通行和传习,为人们共同传承的物质文化生活,包括各种物质生产、饮食、居住、迁徙、岁时、婚丧礼仪以及工艺、农业、贸易、行业、游艺等习俗。它依靠习惯势力、传习力量和心理信仰约束,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表现。

多元综合性发展趋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旅游会成为我国今后一个重要的旅游方式。而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概念,它提倡旅游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统一,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等,使旅游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使旅游区内居民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并保护旅游地利益。民俗旅游正是这种旅游方式的一次集中体现,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民俗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民俗,而且是以地方性或民族性为标志的民情风俗。民俗旅游取自生活,追求自然,在平实无华的外表下,藏着生活的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具有宜感受,宜识解,宜参与的特点,以使游人能很快进入氛围,并将身心融入其中;民俗旅游的核心内容为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制度的规范,又有具体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体现。

民俗文化是古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它包含了各民族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其在旅游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我国的民族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挖之不尽的宝库,我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资源还处于起步阶段,尽力发掘、保护和开发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是我国十分紧迫的任务;民族文化能促进人们的跨文化交流与了解:以往单纯的展示性的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更趋向于获得有别于惯常的生活的充满情趣的体验,体验朴实有富有新鲜感的少数民族生活情趣;民族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效益,促进了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它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深远的生态环境效益,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窗口。

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e57f1bd1a37f111f1855b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