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历史背景简介50字 圆明园,又称万园之园,是清代皇家园林之一,位于北京西北郊。圆明园始建于18世纪初,是清代乾隆皇帝为纪念其母太皇太后而建造的。它是“长春园”、“万春园”和“绮春园”三大园林的总称,面积达350公顷。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18世纪,清朝乾隆皇帝在位,中国社会最为繁荣时期之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乾隆皇帝为纪念其母太皇太后,选址在北京西北郊,于1750年开始修建圆明园。圆明园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融入了中西合璧的元素,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圆明园内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建筑诸多,园林内有飞檐翘角的楼台、流水潺潺的池塘、精美的石雕长廊、耸立的武曲殿等等,是其中的代表性建筑。圆明园还珍藏了许多文物艺术品,如珍珠泉、海上金榜和十二生肖动物等石雕。 然而,在1839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中,圆明园遭到了英法侵略军的破坏与抢掠。在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攻入圆明园,烧毁了圆明园,大量的文物和珍宝遭到劫掠。清廷用了146年的时间光复台湾,但却无法光复圆明园。 如今,圆明园荒芜残破,烧过的砖墙和残壁依然完好地保留了下来,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圆明园的荒芜,也让我们反思国家、人民无法面对外来侵略的悲剧,警示后人加强国防,保护文化遗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f0bbb5aba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