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的由来

时间:2022-04-28 15:31: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盐城的由来



因盐得名,历史悠久 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古称“淮夷地”早在战国时期即“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仅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宝应年间,境内设有海陵监、盐城监,每岁煮盐百余万石,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盐城是名副其实的“盐”城。在各地地名当中,至今仍保留着“团”“灶”“总”“丿”仓”等与盐业生产管理相关的名称。“团”是盐区生产组织,灶户“聚团共煎”的生产形式。每个盐场设几个团,每团设若干灶户,旧时以“团”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盐区的东台、大丰,如戚家团、南团、西团、新团、北团、卞团等。目前,仍保留大丰的西团镇,全市还有18个村、48个自然村组的地名与“团”有关。“灶”是灶民煎盐的重要设施,境内因“灶”称名的有头灶、三灶、四灶、六灶、沈灶、南沈灶等6个乡镇,另外还85个村及368个自然村组也是因“灶”而得名。“总”是盐场灶民聚居的单位。明初大规模的“洪武赶散”移民来到荒漠的海滨烧盐,为了对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实施管理,各场设总若干,以次为序。清嘉庆


时,东台富安盐场就设有30个总。今天沿海乡镇地名中仍保留有一总、二总、三总等地名,境内还有7个村和37个自然村组以“总”命名。“仓”即盐仓,以枯枝牡丹名扬天下的亭湖区便仓镇当年就是伍佑盐场的便仓所在地。境内还有东台三仓镇以及11个村和18个自然村组因“仓”设名。“丿”是明后期及清代灶民煮盐的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其形同铁锅,略比锅浅,径园三尺,深3-4寸。境内以“丿”命名的乡镇,有东台的曹丿镇、大丰的潘丿镇,市内还有6个村和13个自然村组亦是以“丿”为地名的。另外,煎盐用的盘铁,点卤成盐用的皂角等均在地名中有所反映,如滨海县有自然村铁盘洋、天盘,响水县有自然村皂角树、皂角等。



盐城 :周以前称淮夷地,汉为盐渎,东晋始称盐城,以环城皆盐场而名。

响水 县城设在响水口,响水口每逢潮起潮落,支流跌水轰响,在数里之外也能听见水响,所以称响水口。

滨海 因地处黄海东北隅而得名。

阜宁 此地地处水陆交通要塞,历代战争纷乱,人们祈求安宁,阜宁因此得名。

射阳 1941设此县时,名字问题一时争执不下。后查证历史,统一意见。原来,公元前201刘邦设置射阳侯国,曾在鸿门宴上保护刘邦有功的项伯被封为射阳侯,汉时,国除,改为射阳县。

建湖 1941年划出分治,名建阳,因与福建建阳同名,1951改为建湖

大丰 民国,张謇在草堰盐场创办淮南草堰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大丰县名也就取之其中的大丰两字得名。

东台 此地是十二世纪末由黄河夺淮后带下的泥沙堆积而成。从东向西看,地势平坦,东台由此得名。 又说,东台即东泰,意为泰州之东的一片台升地。




蔡桥蔡桥镇,原名蔡家桥,得名于老王圩河上的一座古石桥,已有一百多年

的历史。位于滨海县东南隅,苏北灌溉总渠,南依射阳河,东邻五汛镇,西与正红、通榆二镇接壤,镇域总面积96平方公里,现辖15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1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万人。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909万元,财政收入1150万元,人均纯收入4543元。下设村分别为:蔡桥村、当尖村、大汛港村、官尖村、二联中村、良洼村、十四顷村、新沙村、四层村、永裕村、洼东村、新民村、三岔村、东滩村、木港村、德胜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074c55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