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时间:2022-05-25 19:26:2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摘要]世界各国义务教育的推行总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背景的。而我国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是在80%的农业人口工业化程度不高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义务教育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着特有的困难。



[关键词]基础教育 乡村完小 发展对策

一、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观念尚未完全到位。由于经济总体比较落后,广大贫困山区的人们送孩子读书主要是想通过升学改变处境。我们发现不少农民不知普九为何物,只是朴素地认识到读书的好处。普及教育的观念尚未真正为贫困山区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从群众到有关部门领导的普九观念并非内生的、自觉的,而是外在的、自发的。



.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普九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远远超过了当地政府及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少地方干部和教育部门领导将筹集普九经费比喻为度难关。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存在很大不足,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的质量。这么大的缺口,如何填补?如果教育经费不对位,恐怕会出现普九大跃进,或者验收掺假以蒙混过关的现象?若是那样,将真正影响整个普九的速度和质量。



.师资量少质差。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量少质差的问题。民办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大,无一专职音、体、美教师。民办教师大都学历不高,年龄偏大,业务素质提高比较缓慢。这种师资状况,对于普九和基础教育的影响是很大的。更有甚者,由于普九需要,许多初级中学由于师资缺乏,又从当地小学抽调了不少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造成两败俱伤。



二、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相应对策

.实施合格完小工程,提高教育质量。完小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担着在农村普六的重任。完小建设已引起这些地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现在已经着手调整布局,扩大规模,提高效益。针对村村建校、布局分散、规模偏小的状况,应采取撤、并、扩等措施对完小进行适度调整收缩,加强中心小学和基点小学(联小),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同时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小学的校舍、设施(运动场、围墙、仪器设备、课桌椅等)、图书资料等建设,除了依靠调动乡村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办学积极性外,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再要充实提高村小师资队伍。



.加大农村基础教育资金投入。上级有关部门要加大基础教育投入的力度,




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应发挥教育扶贫解困主渠道的作用。此外,应增加专项补助的额度。如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联合国儿基会援助贫困山区初教育项目等优先向这些地区倾斜。同时,当地政府真正把中央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教育筹资政策用好用足。政府财政投入是教育经费的主渠道,要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中央和省市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有关法规、文件对教育集资的对象、范围、例、用途以及管理等都作了详细规定,应严格按这些法律、政策执行,保证基础教育投入有多方面的来源渠道。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充实数量,解决教师缺口。就乡村完小来说,应当通过调整布局、撤并校点、合并班级,增加班平均教师数;中师毕业生原则上都应分到完小任教;中心小学教师轮流到基点校和村小任教,并形成得去上得来的教师交流制度。就初中来说,主要应当依靠发展师范教育解决教师缺乏问题。应动员和安排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学任教,充实初中教师队伍。大专院校应当动员这些地区考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回报家乡,献身教育



其次,提高质量,提升教师水平。一方面,要通过函授、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脱产进修等渠道,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如教师基本功(三字一话)培训、义务教育教材教法培训以及观摩教学等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三,改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物质待遇是导致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因此,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物质待遇,是稳定农村教师的关键措施。除总体上提高教师工资水平外,对农村教师应采取一些特殊优惠政策。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要做的事情很多。首先应提高民办教师的待遇,使他们的报酬达到或接近当地公办教师的水平,并逐步做到同工同酬。其次应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再次,继续加大民转公投入指标,将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符合任教资格的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不合格者坚决辞退。



.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保证教育优先发展,单靠喊在会议上、写在文件上、停留在口号上远远不够,应当变成全社会的自觉意识和具体行为,落到实处。从宏观来说,对教育还不够重视,挤占校舍、挪用教育经费等现象仍然存在,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尚未真正落实。从微观来说,重职教轻普教、重升学轻就业、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轻技能,基础教育尚未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更新教育观念,是个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过程。对西藏地区来说,需要从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放的关系出发,趁着青藏铁路通车的东方,确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才能使教育适应脱贫富民的需要。



教研活动要围绕课堂教学来展开,中心小学要发挥教研中心的作用。一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二要通过听课、评课、说课活动,广泛开展教学练兵;三要认真组织集体备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四要以中心校牵头广泛开展专题教研,围绕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进行研究,动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大面积提高。






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对于调动地方乡镇政府的办学积极性起了很大作用。应在坚持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下,强化县级作为办学和管理主体的职能。管理权限适度集中,使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真正起到统筹、协调、管理全县教育的作用。县为主体,乡是基础,正确处理县、乡两级政府办学和管理的职责和权限,这是完善基础教育体制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翟帆.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中国教育报,2003-07-30

2.刘炼忠.基础设施在西部地区开发中的意义.培训与研究,2003(3)

3.雷淑霞等.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策略研究.情报杂志,2003(2)

4.吕达.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人民教育2001.6

5.国家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128799ad2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