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雷锋精神的创业实践内涵 本文对雷锋精神内涵和创业者的素质要求进行深入剖析,寻求两者的契合点,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浅谈雷锋精神的创业实践内涵。雷锋精神具有爱岗敬业是创业起步的基本要求,艰苦奋斗是创业渡坚克难的根本保证,刻苦钻研是创业竞争取胜的基础保障,诚实守信是创业远行的核心保证,团结互助是保持企业战斗力的根本保证,社会责任是创业者追求自我实现必要内容等创业实践内涵,为大学生创业教育融入雷锋精神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标签:雷锋精神;创业;创业实践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雷锋精神内涵也在与时俱进,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创业实践内涵,“社会责任”、“坚持”、“执着”、“敬业”、“奉献”、“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团结”等等这些雷锋精神核心词汇,是创业者的隐性素质要求,都在今天创业实践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实践证明,往往决定创业成败的是创业者的隐性素质。因此,雷锋精神创业实践内涵的研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升创业者的成功率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对雷锋精神内涵和创业者的素质要求进行深入剖析,寻求两者的契合点,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雷锋精神的创业实践内涵做深入的剖析研究。 一、愛岗敬业是创业起步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是雷锋精神的重要职业道德内涵,也是创业者在创业实践中所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一是创业者的最基本素质,创业者应学习雷锋“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的热情”职业精神,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在慢慢艰苦创业中,矢志不渝的保持职业的主人公意识和责任感。二是,在激烈竞争的今天,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显示的尤为重要,在瞬息变化的商海,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稳扎稳打是让企业生存下去的根本保障。三是创业者自身的爱岗敬业也是给企业员工阼表率,是管理企业员工的基本要求,让企业团结向上,更有战斗力的最基本保障。 二、艰苦奋斗是创业渡坚克难的根本保证 艰苦奋斗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在诸多的雷锋生平事迹中,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贯穿始终。每一个创业过程都是充满艰辛与困难的。在创业过程中很多企业都是死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创业者必须汲取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内涵。摈弃爱面子、讲排场的传统小农经济思想,杜绝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之风。将企业的一切资源用到企业发展上、社会服务上。 三、刻苦钻研是创业竞争取胜的基础保障 刻苦钻研是雷锋的钉子精神核心体现。无论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担任何种角 色,都应发挥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对自身业务精益求精,最大化服务企业的发展。每一个创业成功的案例都在佐证着这一点。阿里巴巴的管理者,腾讯的技术研发者,滴滴的市场营销者都在刻苦钻研,才有了企业引领行业的成功。 四、诚实守信是创业远行的核心保证 诚实守信是雷锋精神中诠释人与人关系的的重要内容。同样,诚实守信也是创业过程中,维护良好企业声誉的根本。社会人际关系、市场经济关系都是建立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三氯氰胺奶粉、过期疫苗等企业失信案例,给人们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所以,作为创业要让企业走的远,诚实守信是核心保证。由此看来,创业者必须把发扬雷锋的诚信精神与企业发展相结合,贯穿到整个创业过程中去,公平竞争,营造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五、团结互助是保持企业战斗力的根本保证 团结互助是雷锋精神中诠释人与人关系的的又一重要内容。无论是创业初期还是创业成功之时,保持团结互助的精神是企业战斗的根本保证。作为创业者团结身边的人是最基本的能力。马云将创业之初的“十八罗汉”团结一致才有了今天的阿里商业帝国,俞敏洪团结老同学共同努力才有了后来新东方的美国上市等等每一个成功的例子都在佐证着这一点。同样创业团队成员无法被团结的时候,为了企业的发展,结局一般如新东方的王强,曾李青、张志东、陈一丹相继离开腾讯也足以说明这一点。 六、社会责任是创业者追求自我实现必要内容 社会责任感、爱国、爱党是雷锋精神的根植于人们内心的根本。个人有个人的社会责任,同样企业也应要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业者爱国、爱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的基本特征。创业不应仅仅以创业成功获得经济利益为个人追求,应以实现自我社会价值为自我实现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雷锋精神创业实践内涵关系到创业成功与否。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应将雷锋精神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钻研、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社会责任等雷锋精神内涵,贯穿到创业者整个创业实践中去,培养出一批具有雷锋精神企业家。 参考文献: [1]陈瑛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N]人民日报.2013-04-01( 016) [2]易灿,郭琨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研究前沿分析与展望[J]继续教育研究2014( 07) [3]高翠欣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4:36-3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188ac2712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