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至五代时期历史背景对现代中医教育的看法

时间:2023-03-23 18:29: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两晋至五代时期历史背景对现代中医教育的看法

从两晋至隋唐五代这一时期中医学发展表现出如下特点∶中医理论体系不断充实,一批分支学科在分化中日趋成熟,实用临证医药著作显著增多,其中以荟萃临证方药为主要内容,医学教育、医政制度和中外医药交流有较大发展。

王叔和的《脉经》总结了公元3世纪以前的脉学知识,标志着古代脉法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疾病的病候病机进行了新的阐述,丰富了病因病机学的内容,为中医病理学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还记载了多项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如肠吻合术、结扎血管止血、漆过敏症、天花和麻疹的鉴别方法等。

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相继出现了《新修本草》《本草拾遗》《蜀本草》《食疗本草》等药物学专著。其中《新修本草》是唐高宗显庆二年,朝廷指派长孙无忌、苏敬等主持编修的。它是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比纽伦堡政府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欧洲最早药典)早833年。

《新修本草》全书总54卷,其中正经20卷、药图25卷、图经7卷、目录2卷,全书共载药844种(一说850种),分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谷、有名未用9类。该书内容丰富,取材精要,除国内药物外,还吸收了外来药物,如安息香、龙脑香、胡椒、诃子等。本书也是唐政府规定的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在专科方面,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针灸专著———皇


甫谧的《针灸甲乙经》,系统论述了有关脏腑、经络等理论,初步形成了经络、针灸理论;以及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囱经》、最早的外科专著《刘消子鬼遗方》、最早的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较早的妇科专著《经效产宝》。这一时期,医学发展的突出表现还有一些著名医家的专著相继涌现,如葛洪的《肘后救卒方》、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宇妥·元丹贡布的《四部医典》等。

这些著作的出现,说明了当时临床医学的发展在逐步走向专科化。同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也促进了中外医学的交流。中国医学曾传到日本、朝鲜及东南亚诸国;佛教的传入,也融入了印度、波斯等国的医药知识,丰富了中国医药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1c051dd14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