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采薇》译注

时间:2022-07-08 09:09:2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经·小雅·采薇》译注



题解: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采薇采薇1 薇亦作止2 曰归曰归3 岁亦莫止4 5 玁狁之故6 启居7 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8 载饥载渴9 我戍未定10 使归聘11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12 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13 王事靡盬14 启处。 忧心孔疚15 我行不来16

彼尔维何17 维常之华18 彼路斯何19 君子之车20 戎车既驾21 四牡业业22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芽已破土钻。 说回家啊说回家, 一年已经过大半。 没有家也没有室, 只因玁狁来侵犯。 不能安坐与定居, 只因玁狁常为患。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茎叶多柔嫩。 说回家啊说回家, 心中忧思多深沉。 忧心如火猛烈烧, 又如饥渴实难忍。 驻守营地不固定, 没人回乡通音问。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茎叶变粗硬。 说回家啊说回家, 今年阳月又已临。 王室公事无休止, 不能片刻享安静。 忧思在心真痛苦, 我今远行难归省。

那是什么花盛开? 一丛丛。 高大马车又谁乘? 那是将帅所专用。 驾御兵车已起行, 四马壮气势雄。 不敢安居战事频, 一月三次捷报送。

驾起四马驱车行,



·1.薇:豆科植物,今俗名称大巢菜,可食用。 ·2.作:生。止:语助词。

·3.曰:,或谓乃语助词,无义。

·4.莫:""的本字。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5.:无。

·6.玁狁(xiǎnyǔn):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7.不:没空。,闲暇。启:跪坐。居:安居。

·8.烈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9.载:语助词。

·10.戍:驻守。定:安定。

·11.使:传达消息的人。聘:探问。

·12.刚:指薇菜由嫩而老,变得粗硬。

·13.阳:阳月,指夏历四月以后。 ·14.(ɡǔ):休止。

·15.疚:痛苦。孔疚,非常痛苦。 ·16.来:回家。不来,不归。

·17.尔:""的假借字,花盛开貌。维何:是什么。 ·18.常:,

·19.路:"",高大的马车。 ·20.君子:指将帅。 ·21.戎车:兵车。

·22.四牡:驾兵车的四匹雄马。业业:马高大貌。


四牡骙骙23 君子所依24 小人所25 四牡翼翼26 象弭鱼服27 岂不日戒28 玁狁孔棘29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30 今我来思31 雨雪霏霏32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四马强壮神奕奕。 将帅乘车作指挥, 士卒靠车作掩蔽。 四马步子多整齐, 弓饰象牙鱼皮。 每天岂能不警戒? 玁狁侵扰势紧急。

当初离家从军去, 杨柳依依轻摇曳。 如今返乡解甲归, 雪花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 又饥又渴愁肠结。 我的心中真悲伤, 谁知我有多凄切。

·23.(kuí):马强壮貌。 ·24.依:乘。

·25.小人:指士卒。(fěi):"庇"的假借,隐蔽。 ·26.翼翼:行止整齐熟练貌。

·27.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鱼皮制成的箭袋。服,""的假借。

·28.日戒:每日警备。 ·29.棘:""

·30.依依:柳枝随风飘拂貌。 ·31.思:语助词。

·32.雨(yù):作动词,下雪。霏霏:雪花纷飞貌。

一种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评述与前面的4句景物描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存在对应关系,即“杨柳依依”是“乐景”,用以写征人离乡之哀;“雨雪霏霏”是“哀景”,用以写久戍返乡之乐,从而起到“倍增哀乐”的艺术表达效果。

一种是,“以哀景写乐”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乐”。《采薇》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句运用了这种手法,但并不具有对应关系。

如果按第一种理解,诗义确有牵强附会之感。这首诗前3章反复抒发久戍之卒思归而不得归的忧伤,四五章文笔虽稍有转折,叙述戍守和战争的紧急与辛苦,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思归之忧仍悄然蕴含其中。末章除此4句外,也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心境是“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哀伤之情,溢于言表。整体上看,找不到“雨雪霏霏”是“以哀景写乐”的任何迹象。

按第二种理解,以上矛盾似乎便迎刃而解了。往伐,悲也;来归,愉也。此乃人之常情,然而返乡时,因“雨雪霏霏”而产生的忧虑(或家园不再,或亲人离),应“愉”而不能“愉”,恰是“哀”之本因,这同样是“反衬”,正是这种情和景不和谐的矛盾,表现哀怨才更深刻有力,正所谓“倍增其哀乐”了。在这里,“哀乐”是偏义复词,语义偏重于“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乐景写哀”,可倍增其哀;“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哀景写哀,而这种哀是本应 “乐”却无法“乐”而产生的.哀,其效果更能加倍,综合这4句的效果,恰是“倍增其哀”了。王夫之在《诗广传》卷3中又说:“善用其情者,不敛天物之荣凋以益己之悲愉而已。”这句话指出诗歌写景的目的在于抒情,达到抒情的目的


后,景物本身便不再重要了。这恰如“言之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一样,“景之所以在情,得情而忘景”吧!

《采薇》诗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这种情感主要是通过前3章重章迭词反复申义的方式和末章的特殊表现力来体现的;而末章的特殊表现力恰是使《采薇》成为千古佳作的主要原因: 一、情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 二、意象捕捉上的高度审美水平

境由象生,意象组合产生意境。王国维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境界又称为意境。《采薇》末章融情于景,景中含情,情景两浑,天衣无缝,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审美意境。从中,我们关照着人生的画面,领略着人生的哀伤,汲取着艺术的养分。这种意境使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盼归不得归的怀乡之痛,更重要的是从这种哀伤中还可以体悟到对生命本体的留恋与关照,对宇宙人生的升华与感伤。这才是《采薇》成为“绝世文情”,能够“千古常新”的根源所在吧! 三、语言技巧的综合运用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生动传神的艺术语言能更好地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进入具体可感的形象世界。《采薇》末章的语言运用奇妙传神,穷形尽意,也是感染读者的重要因素。

诗章运用铺陈的表现手法,把不同时空的景象统摄到一幅画面中来。写景为“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叙事为“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言情为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直言其事,明白晓畅,自然得体。自然的景,人生的事,生命的情,就像小溪一样在诗中自然流淌,引发读者心灵的共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27503397e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