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证现象分析 大学生考证现象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 ,大学生逃课现象愈演愈烈:基础课有人逃,专业课有人逃,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更是“逃课族”的首选。逃课的大学生在干什么?有的在上培训班 ,准备考研、考托;有的在学电脑,为参加 CIT英国剑桥信息技术考试、 NIT全国信息应用技术证书考试、CISCO网络资格考试、MCP微软认证而忙碌;有的在准备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律师、外销员、海关报关员、 导游员、秘书等一系列“资格证书” 考试;还有的在忙着学开车拿驾照。 人们戏称如今的大学教育已经变成 “考证教育” 。 “文凭热” 尚未降温 , “考证热” 又悄然兴起 ,这类社会性热浪真是一潮高过一潮。 “考证” 成为这群被称为 “候考族” 的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主题 ,花费惊人也在所不惜 ,他们参加各种“证书”考试 ,拿到各种“证书”,以便增加自己求职的筹码。在他们看来 ,手上不多一些证书很难在就业市场上与别人竞争 ,特别是冷门专业的大学生更希望借助“考证” 来弥补自己的底气不足。如今热门的证书早已不是英语、 计算机之类了 ,很多 “高、 精、 尖” 、“与世界接轨” 的 “洋证书” 在国内拥有人数甚至不足百人 ,况且每一张证书背后都是不菲的报名费、书本费和培训费 ,但大学生们 “痴心不改”,甚至不惜 “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究竟为什么 ? 不妨对 “考证热” 做一番透析。 二、 “考证热” 的心理透析 前段时间,我们就“考证热”对我校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6份。其中师范生67人,非师范生79人,男37,女109人,含盖了大一至研一的学生 (一)“情非得已” “考证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就业压力大,实属“情非得已”。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充满了危机意识。为了能够在就业、求职的过程中找到一个让自己相对满意的工作,考几本社会上流行的证书 ,至少让自己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更有信心。绝大多数学生考证是迫于求职的压力,如今用人单位都不约而同地将应聘者是否持有资格证书以及持有多少资格证书,作为衡量人才层次高低的重要标准。大学生毕业后要走向人才市场,要想找到满意的工作,多一张资格证书就等于多了一个求职砝码、 多一项谋生的资本。 (二)“盲目跟风” 也有不少大学生对于 “为什么热衷于考证” 的回答似乎并不直接关系将来的就业问题,答非所问地说:“为什么考证?流行呗!班上那么多的同学都在忙于考证 ,自己也不能闲着啊 !”“别人都考,我总不能落后吧!” 看来任何流行事物都免不了 “追潮者”,大学生“考证热”也受到“示范效应”的影响,就因为自己的同学在考,就盲目加入以示“不落后”。确实,许多大学生在选择培训、考证项目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比如各种各样的 IT证书,很多大学生并不清楚自己将来打算干什么,看到别人都花钱去培训、考证,自己也去,甚至考上四五个IT证书。五花八门的证书中有多少是筹码又有多少是摆设呢? (三)“引领时尚” 还有一些大学生甚至将“考证”视为一种“时尚”:“谁要是拥有一张甚至几张顶级的证书 ,别人有多么崇拜啊 !” 这些学生积极投身考证大军 ,也没有明确目标,对他们来说,“考证” 更像一种潮流和时尚,自己要做时尚的引领者。可见从众心理、追风时尚也成为“考证热” 的助燃剂,更多地显示出一种无信仰的躁动与无目标的焦灼。弗洛姆曾用丰富的生活例证说明:人们认为是“他们” 自己做出的决定,实际上是在各种内外压力强迫下,“不得不” 做出的决策,其严重程度令人触目惊心。弗洛姆分析了现代人 “逃避自由” 的诸多心理机制 ,其中 “机械地自动适应” 具有重大社会意义。这是现代社会大多数正常人用以解决矛盾的办法 ,个人不再是他自己 ,而完全按他人要求塑造自己。这种心理机制犹如 “动物保护色”,个人完全放弃了自我 ,以为自己追求的是需要的 ,却已欺骗了自己 ,这正是潜意识里孤独、 恐惧和各种直接威胁我们生命自由的力量所驱使。个人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和精神活动的原动力 ,一味地与他人自动同化 ,最终只能导致惶惶不可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2784e2dc1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