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书简》读书笔记

时间:2023-02-09 17:37: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美育书简》随感

读《美育书简》随感

近来阅读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的《美育书简》,此书由27封信组成,是写给资助他的丹麦奥古斯腾堡公爵的,全书以追求人类本性的完善,提倡理性的自由为核心展开了精彩的论述。初读此书,我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句子生硬晦涩,颇费思量。读懂一个句子常常会花去我好几分钟,尽管书本不厚,却不能一口气读完。于是,我制定了阅读计划,每周读两到三封,才断断续续读完它.可能是因为席勒本身既是一个诗人又是一个美学家,他的思维和文字就常常在美学和哲学之间跳跃,交融,使得他的文字也是感性与理性交织,这就需要静下心,除去懒惰和浮躁,细细地品.以下是我在阅读时产生的一些粗浅的感受。

一、二元对立思想中的偏向性

在席勒的思想系统中,有着明显二元对立倾向.比如,他将人分为不变的人格和变动的状态两部分,二者在绝对存在里统一,但是在现实的有限存在里分裂;人的冲动又被二分为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两类,二者分别要求实在性与形式性,又有着各自界限分明的对象——生活与形象;世界二分为个人与国家;艺术作品被二分为形式与内容;审美本身也被二分为被动的感性因素与主动的理性因素。最重要的一点,席勒在基础前提上二分了国家及其组成元素-—人:他把国家分为“自然国家"与“道德国家”,将人的生存发展状态分为“感性”“理性"两端.这里的理性不是单纯的法则或规范,而是代表着终极完美的理想人格状态,是“依理性和正义行事的人”

而在二元对立之中,席勒也有明显的偏向性。他在第三封信里说,所有的事物都要服从于最高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是理性在人的人格中树立起来的,一个达到成熟的民族必定会产生并确证这一意图,即要将自然的国家转变为道德的国家。席勒这句论断本身已经表明了他的目标国家是二分中的“道德国家"而目标人性状态也是二分的一端—-“理性的人”。因为在感性的人阶段,人服从于自然力量,而在理性的人阶段,人才能控制自然力量。“使人成其为人的正是人不停留在单纯自然界所造成的样子,而有能力通过理性完成他预期的步骤,把强制的作品转变为他自由选择的作品,把自然的必然性提高到道德的必然性。"他认为美是要在自然对人的先天局限中先完成统一,就是说一要承认物质,否则人无以立;二要追求美,否则人将溺于物质中,被广大的自然拖行。“人们在他们的行动中勾画出自己的形象。在这场现时代的戏剧中,他们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一方面是野蛮,另一方面是萎靡不振:人们堕落的这两种极端竟在同一时间里结合在一起!要用“美”来强力统一两种人的天性:懒散的堕落和粗野的冲动.

1


读《美育书简》随感

二、关于美的外观

“我们发现美的外观的那种对象无须失去实在,只要我们关于对象的判断不注意这种实在就行了,因此判断一注意到实在,它就不是审美的了。与描画出来的女性美相比,我们当然同样喜欢甚至更加喜欢活的女性美,但只要我们更喜欢后者,那么我们就不仅把她作为独立的外观,我们喜欢她就不仅是由于纯粹的审美感了。纯粹的审美感把活的对象也只能作为外观、把现实的东西也只能作为观念来欣赏。但是,把活的对象只当作纯粹的外观来感受,比对待没有生命的外观则要有更高的审美教养。

为什么把活的对象只当作纯粹的外观来感受,比对待没有生命的外观则要有更高的审美教养?如果能理解审美的实质在于注意外观而非实质,非内容就能理解这个答案。因为我们在欣赏活的对象的时候,很难不去注意除了外观以外的东西,所以要有更高的审美教养来支持。这让我联想到了为什么中国人在接触裸体题材的艺术时,很难做出好艺术评论?一旦看到裸体两个字就想到性的问题上去?因为传统的对性的保守态度,以至于形成畸形的观念是一方面原因。可能还有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角度的问题.在中,审美的注意点似乎是内容比形式更重要。举个例子,花是美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对花产生美感,但花圈就叫人感到不美;妻子头上戴花,丈夫夸她好看,但若戴的是白花,则会引起他怕死去的不祥疑忌。中国伦理学对中国审美学的深刻影响,构成了中国审美学的突出特点。

‘外观在道德世界中可以存在到什么程度?’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简单明确的:只要它是审美的外观,也就是说,外观既不要代替实在,实在也不须代替外观。审美的外观决不会危及道德的真理。哪里情况不是这样,在哪里就很容易指出,这种外观不是审美的。例如,只有不熟悉美的交往的人才把普通形式的礼貌的确保看作个人爱好的标志,他一旦失意就抱怨起它的虚伪来。但是只有对美的交往什么也不懂得的人为了礼貌才求助虚伪,为了讨人喜欢才求助于阿谀.前者(不熟悉美的交往的人)仍然缺乏对独立外观的理解,因此只有通过真理才能赋予外观以意义;后者(完全不懂美的交往的人)缺乏实在,他想用外观来弥补。

真正的教养应该遵从美的交往.美的外观是健康的,它不脱离实在但拥有其独立性。常听人感叹:“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这种话语有一种怀才不遇,自己美好内在不被人发现和重视的隐含意义。当然从现实的人性上和实验结果看,人们对于外表好看的人都会有偏爱。但还有另一种似乎与之矛盾的现象,社会在欣赏俊男美女的时候也常常质疑他们的能力。举个例子,把自己打扮得好看的女孩子,别人总觉得她成绩不会太好;衣着朴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396397bae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