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的区别 浙江绍兴柯桥中学 冯国生 “融情入景”与“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包括曲)中常见的两种表现手法,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认为两者并无差异。但从创作的角度看,两者还是有明显的差异的。弄清它们的区别无论对教学还是学习都是很有好处的。 一、用到的要素不同 抒情诗有两个要素:描写景物的“景语”,直接抒发情感的“情语”。情景交融的手法,既用到景语,又用到情语。“景语”为“情语”作铺垫或烘托,再用 “情语”来点明情感。例如《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前面四句描绘一幅萧瑟的秋景,是景语;后面两句用“醉”“离人泪”等语点出莺莺的离愁别恨,是情语。这些秋景是莺莺与张生在长亭送别这一特定背景下的秋景,全是些伤感的声色,是莺莺伤心的内心世界的投射,而莺莺的离愁别恨又因为萧瑟秋景的渲染而显得浓烈凄苦。这样的写法,其实就是点染结合的。如柳永《雨铃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饮无绪。”这里“无绪”是点明情感之语,其余则是景语。这样的描写也就是情景交融的。 “融情入景”,顾名思义是说把诗人的主观情感完全融化在景物的描写之中或者说隐藏在景物描写的背后。就是说,文本中只用到“景语”,而“情语”隐没不露,或只露蛛丝马迹。例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没有一个直接抒情的句子或词语,作者的思想感情深隐在这四句景物描写之中。第一句字面上说,山象以前一样矗立在石头城四周,没有任何改变;实际上在暗示石头城今非昔比了,想当年何等的繁华,而今却是这般的萧条,这句就寄寓了昔盛今衰的感慨。第二句,写潮水“寂寞”,其实也在暗示石头城寂寞。三、四两句,用“月”这一意象诱导读者关于今昔的联想。“今月曾照旧时人”,这轮“旧时”明月,它见证了石头城往昔的繁华喧嚣,也看到了今天的荒凉冷落。通过这番联想,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显露出来了:作者一边在感叹着人间的盛衰无常,一边又在借古讽今,告诫今人不要重蹈六朝统治者淫逸误国的复辙。 由上可见,“情景交融”的手法,“景语”、“情语”两个要素都出现,“融情入景”的手法,只出现“景语”,“情语”隐藏不现,其情需要通过景语去体悟。 二、应用的对象不同 “融情入景”的表现手法主要应用在唐代的近体诗中,而“情景交融”手法则广泛应用在历代各种诗、词、曲中。“融情入景”的手法比“情景交融”的手法出现得晚,它的产生,同格律诗,尤其是近体格律诗的出现密切相关,并且是在格律诗、特别是近体格律诗体制的制约下形成的。唐代近体诗的体裁特点是:篇幅短小,句式整齐,格律严谨。由于受体裁限制,以律诗绝句为主的近体诗,不可能去详尽地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展现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而且,即便表达一种意念、一种感情、一种情绪,也是难以尽吐心曲的。于是,唐代诗人创造了融情入景这种抒情手法——将抽象的、不可闻不可睹的情感、情绪、意念,通过想象和联想,转化成或寄寓在可睹可闻的、具体的景物景象描写之中。 三、写景的技巧不同 两种手法都需要写景,“融情入景”的手法与“情景交融”手法的另一主要差异是:“景语”的构成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特殊方式。近体诗作由于体裁的制约,非但不能同时铺写情语和景语,即便是景语的表述,也不能至周至详、至纤至细,而必须有取舍、有选择以求“方寸之域”容纳“大千世界”。这样就迫使诗人们在景语的表述上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段。(诗作中具体描绘的景物、景象称作“实景”,未以文字符号展示而借助于想象与联想而生成的与实景相关联的景物景象称作“虚景”。)例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就是“虚实相生”技巧的典型一例。诗人准确地捕捉住“鸡声”、“茅店”、“残月”、“板桥”、“寒霜”、“霜上人迹”等一系列极具特征性景物,组合成六个并列的意象,彼此间的空间关系与逻辑关系藏而不露,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借助生活经验,读者可以构想出一幅完整生动的北国山村野店早春行旅图。再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诗中的主要意象“巴山夜雨”,让人想起重重大山,无边的暗夜,淅淅沥沥、绵绵密密的苦雨;“涨秋池”更加强了这种沉郁、压抑的氛围。景象描写中寄寓着诗人客居的艰辛和思家的凄苦,造成含蓄、深沉的意境。 而情景交融的手法中,“景语”的表述,都绘形绘色绘声,力求具体清晰。譬如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是典型的情景交融之作。写秋景,用铺叙手法表现秋色秋形:满天的碧云、满地的黄叶、满眼的寒色、斜照的夕阳,渲染了一派萧瑟氛围,为下文抒发将士的思乡之情作铺垫。可见,“融情入景”手法比“情景交融”手法更注重于调动读者的想象与联想。因为只有充分地调动读者的想象与联想,才能在极小的篇幅中表现尽可能大的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43d9cd3ad51f01dc281f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