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别人有才的话 推荐 1、经天纬地之才,气吞山河之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宵古今学贯中西超凡脱俗之人。 2、别看阿墩胖得肥肉直打颤颤,动作却机警得像只与猎人周旋的豹子。 3、别看他人小,心眼可灵啦,10个大人也比不上他,真是秤砣虽小能吊千斤。 4、聪明的人不是具有广博知识的人,而是掌握了有用知识的人。 5、他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透出一股伶俐。 6、老校长这双眼睛啊,连石头也能看进三尺去。 7、他那含蓄明澈的眼睛和那宽宽的前额,给人以质朴、聪慧而又深沉的印象。 8、他那双乌黑晶亮的眼睛,骨碌碌地打转,显得很机灵懂事。 9、他是个聪明的孩子,精灵得像个小猴儿。 10、他是我们班出名的“小博士",知道的事情可多了,所以问他,准没错。 11、他斜睨双眼,狡黠的目光看着爸爸,脸上一副得意的神情。 12、同学们都佩服他那过人的胆识和聪明,遇到什么棘手事都喜欢找他帮忙。 13、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美貌与智慧并重,英雄和狭义的化身。 14、这道题连中学生也很难解出来,他小小年纪居然能答上来,真令我佩服。 15、这小姑娘啊,就像一盏玲珑剔透的玻璃灯--一点就明。 16、弟弟真的很聪明,在这种情况下竞能想出办法来。 17、她和她的哥哥一样,生就一副绝顶聪明的头脑,心灵得像窗纸,一点就透。 18、她那明亮的眼睛中,荡漾着一池清波,清波上漂荡着聪明和智慧。 19、她那双大大的眼睛,闪烁着聪颖的光辉,像两颗朗朗的星星。 20、她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镶了一圈乌黑闪亮的长睫毛,眨动之间,透出一股聪明伶俐劲儿。 夸别人有才的成语 1、五步之才 唐开元年间的书生史青,上书唐明皇,说曹植七步方吟成一诗,不算稀奇,自己只需五步就行。唐明皇以《除夜》为题面试。史青果然厉害,五步之内即“爆”出一首五律,且趣味盎然。后人将才思敏捷之人称为“五步之才”。 2、夺席之才 东汉戴凭精通儒家经典。某次朝会上,光武帝命群臣相互考问经书,理屈词穷的将席位让给辩胜者。戴凭一举夺下五十多个席位,被誉为“解经不穷戴侍中”.后人以“夺席之才”称誉那些学识渊博的雄辩之士。 3、夺锦之才 唐代武则天游洛阳龙门,令众臣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东方虬第一个交卷,武则天便将锦袍递给了他。未几,宋之问诗亦成,武则天阅后赞叹不已,便令人将东方虬手中的锦袍夺回,赏于宋之问。后人用“夺锦之才”或“夺袍之才”,称文采出众之人。如宋代陆游《赠邢刍甫》诗中,便有“割愁何处有并刀,倾座谁能夺锦袍” 之句。 4、扫眉之才 扫眉,即画眉毛。唐代才女薛涛容貌出众,与文人墨客诗书唱和,常令人啧啧称奇。后人将才华卓然的女中文豪,称为“扫眉之才”. 此外,古人以“倚马之才”形容人的思路敏捷;以“压倒元白之才”称道人的学识超凡;以“陆海潘江之才”赞许人的文采斐然。 5、梦笔生花 大诗人李白小时候曾梦见自己所用的笔笔头开花,后文采赡逸,名闻天下。后来也因此以“梦笔生花”“生花妙笔”等语赞誉人的文才。 6、才高八斗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人因此称才学出众者,为“八斗之才”或“才高八斗”。 7、洛阳纸贵 西晋文学家左思写了《三都赋》,洛阳的人们争相抄阅,一时间,让洛阳的纸张紧缺。后人因常以“洛阳纸贵”形容文章的广泛传播或被人推崇。 8、一字千金 秦时吕不韦使其门客著《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后来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 9、学富五车 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春秋时的惠施读过的书要装满五辆马车,后来形容读书多或学问大。 10文不加点 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语出张衡《文士传》:“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成,文不加点。” 11、著述等身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后人遂用“等身书”“著述等身”“等身著作”来形容读书很多或著述极富。 12、柳絮才高 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语出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谢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13、不栉进士 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唐刘讷言《谐喙录·不栉进士》:“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56dc9d25b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