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有关资料

时间:2023-01-21 07:03: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离骚》有关资料

【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辞 ”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时简称它为 “辞 ”,或连称为 “辞赋 ”。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 “骚 ”来指称楚辞的。如萧统《文选》中的 “骚 ”类、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就是对整个楚辞而言。从汉代开始, “楚辞 ”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楚地早有歌谣,据刘向《说苑》记载,约公元前6世纪有《越人歌》和《楚人歌》《论语》载孔子曾听到《接舆歌》《孟子》中也有《孺子歌》等等。可是这些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者。据《史记》记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 “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 ‘楚 ’。 ”(见《宋文鉴》卷九十二)这一说法是正确的。除此而外,《楚辞》





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自《中国大百科全 ·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社1996年版【关于作者】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 “楚辞 ”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 “正则 ”与 “灵均 ”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据《屈原列传》所载,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证,主要有:内政方面赞助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大约此时郢都在庄暴郢之后, “百姓震愆 ”, “民离散而相失 ”,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 “被发行




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忠 ”的美德在他身上有充分的表现。屈原 “美政 ”的另一基本内容就

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屈原学识渊博。他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中有很清晰的表述。他在《离骚》《九章》等作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对于春秋以来各大国的历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对楚国先王的创业史,尤为精熟。在这广阔的领域里,他总结了许多经世治平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随处都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他的政治理想的内容就是 “美政 ”,即圣君贤相的政治。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他热烈颂扬古代的圣君如尧、舜、禹、汤、后稷、文王以及齐桓、晋文和楚之三后等,热烈颂扬古代的贤臣如伊尹、傅说、吕望、周公、宁戚、箕子、介子、比干、伯夷、叔

齐、伍胥及楚之子文等。他还用对比的方法讲一些非圣之君如桀、纣、羿、寒浞、浇等。他想通过对比来说明圣君贤相的重要,并借以说明楚无圣君贤相的危险性,这些都是针对现实而发的。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 ”(《离骚》),耿介,意即光明正大,是屈原对国君的最高要求。所谓贤臣,则以伊、傅、吕、宁为楷模,而不以贵胄为对象。这就是主张用人唯贤,反对用人唯亲的意思,屈原在讲到贤臣时,往往用忠贞、忠诚、忠信这些辞语。屈原本人就是在忠君爱国的思想支配下,敢于坚持真理,不向邪恶

势力低头: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古代贤臣

品中反复谈到 “民 ”的问题,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惟圣哲之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离骚》);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九章 ·抽思》)。这实际上是古代所谓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孟子 ·万章》引)想的发展。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 ·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

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

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610bdfa4a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