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成本”定义差异增加税务部门执法难度

时间:2023-04-27 12:44: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成本”定义差异增加税务部门执法难度



由于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目的不同,企业会计收入分类侧重于经济收入的稳定性和经常性,税法收入分类的基础是税收政策待遇的异同。因此,税法上所称的“成本”概念比会计上所称的“成本”概念范围要大,它不仅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无形资产)还包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材料、转让技术等)和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清理费用等)

税法与会计制度对“成本”定义的差异性,增加了税务部门执行企业所得税法的难度。

其一,由于企业所得税是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以会计利润为计税基础的,所以,部分企业常常通过抬高原材料消耗定额和商品、产品损耗标准,特别是粮食、石油、酒精、原煤、其他工业原料等商品损耗,来扩大成本。

其二,由于所得税申报表中的许多指标填报口径与财务指标口径相差较大,平时季度预缴均采用传统的以会计利润决定应纳税所得额的办法,到年终汇算清缴时才对会计利润进行纳税调整,此时有的企业已经产生很大的会计利润调增,造成企业所得税税款的延时缴纳。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


各地政府组建由当地经贸委牵头,商贸局等部门和各行业协会参加的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小组,共同制定一个各地统一的原材料消耗定额和商品、产品合理损耗标准。规定各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定额和每种商品的自然损耗率,以防止企业故意加大原材料消耗和商品、产品自然损耗,来抬高“成本”,保证企业所得税税基不被侵蚀,同时也方便税务人员在从事纳税评估、征收管理和稽查审核的过程中比照掌握。

通过政策辅导来提高企业规范化核算的水平,逐步减少税法与财务制度在核算中出现的差异,提升企业办税能力。

要向纳税人明确界定税法上所称的“所得额”和“亏损”的含义,使其与财务制度上的规定严格区别开来。同时,对所得额和亏损的确认、隐匿收入和虚报亏损处理以及企业合并、投资收益亏损弥补的程序、责任要作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对一些具体的财务处理项目,要本着统一、规范和有利于税收管理的原则,作相应的简化、调整。准备金的提取,因会计制度规定的范围较广,应作适当的调整。对收入的确定,建议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改变过去季度预缴税款以会计利润决定应纳税所得额的做法,在季度申报时就及时要求企业对会计利润进行纳税调整。

同时,积极帮助企业,特别是民(私)营企业建立企业产成品生产流程(周转)制度,完备企业材料(商品)入库、发出(领用)、报损手续。在日常税收征管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6a5ef8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