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文讲评 【真题再现】 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分) 【题目背景】 北京今年的高考作文,正如2009年的作文一样,我们可以很轻松?联想到它的背景。2009年北京卷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源自2009年新年狂欢夜上北大许智宏校长向全校师生所献的歌。而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与温家宝总理的诗歌和书法有关。 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向师生们做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若有一些关注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并赋诗《仰望星空》,该诗于9月4日在《人民日报》上刊载。2010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大学,与同学们共度“五四”青年节。北大学生李丹琳现场写下一幅“仰望星空”的书法作品送给温总理,温总理也当即挥毫,写下“脚踏实地”回赠北大师生。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作文题目就一定有很强的政治色彩,相反,这是一个极富张力的题目。写好这个题目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两个核心意象的象征意义深刻。“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分别象征着什么呢?“星空”意味着什么,为何要“仰望”?“仰望”这个动作与人的内心有怎样的关系?何为“大地”?人脚踏上“大地”,这个动作与行为有什么象征意义?“脚踏实地”对人类意味着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考生可以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第二,凸显关系类作文题的思维考查。显然,这个题目要考查“星空”与“实地”的关系,同时,还暗含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多重关系的分析与把握,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注重思维的考查,是近些年高考命题的方向,此次命题再次扣紧这一能力的考查。 第三,知性与感性的融合激发思考与想象。知性的考生,可以通过分析两个意象之间的关系,发现深刻的道理,展现自己的思维能力。而感性的考生,可以描绘优美而深邃的画面,抒发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这个题目实现了知性与感性的和谐统一,给了考生更广阔的展现自己的空间。 这样的题目从大处落笔,考生可以写新时代,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理想和信念的鼓舞下不断进取,这是成功的内在动力;又要有脚踏实地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理想、信念不懈奋斗,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这样写来,视野开阔,充满激情和奋斗的力量,给人鼓舞。 也可以从小处落笔,从个人的目标写起,把“星空”当成自我的目标,把“脚踏实地”作为实现目标的精神和途径。然后,让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国家民族的未来联系起来。这样写来,气势磅礴。但如果只写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星空”“大地”这些意象,就很难有更深的含义。 【审题导引】 今年北京的作文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也引发考生对理想和实干的思考。“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一个关系型命题作文,要揭示二者的关系。“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只有胸怀远大,才能找到人生中为之奋斗的事业;而只有在脚踏实地中,我们才能一步一步接近理想。这应该是这篇文章的最佳立意。 抬头仰望,星空浩瀚,蔚蓝而深邃,引人无穷遐思;“脚踏实地”,步履坚实而厚重,迈开大步,阔步前进,美好的明天令人神往。中间的那个“与”字,让美梦与实在浑然天成,瞬间,天地更广阔,想像无穷已:仰望星空,我们对明天充满自信;脚踏实地,我们对今生更加眷念„„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1.从构筑精神家园的角度立意:让信仰、理念的旗帜高高飘扬。 可以写个人、集体乃至民族的精神之旅,表达自己对题目的个性化阐释:为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个目标而矢志不渝终生无悔,并坚信美丽的星空一定会在我们的心头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我们可以立意为:从自我出发,把星空当成自我的目标,以仰望的姿势,高山仰止的心态看待人生理想。这样写,可能有点“小家碧玉”,不够大气。这样写,容易切入,可能得分上四平八稳,当然还要适当联系“脚踏实地”,不然就缺乏辩证性和思想深度,不容易得高分。 可以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2.从心动更要行动的角度立意:让汗水、拼搏的足迹清晰留下。 可以写个人、集体的奋斗足迹,阐明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千里之行,始下足下;脚踏实地才能飞上高空。我们可以立意为:把二者的关系理解为国家和民族的明天或者未来需要我们一个砖头一个砖头的砌,一匹瓦一匹瓦的盖,朝着无穷尽的未知领域,进行不懈的探索。这样写来,气势不同,思维维度显得广大了,学生写起来还会有激情。这样写,切入点好,立意上有深度,有厚度,容易做到内容丰富,得分上可能较前面的立意好一些。写作中当然还要联系“仰望星空”。 可以写夹叙夹议的记叙文或议论性散文。 3.从二元辩证的角度立意:让理性、成熟的品质流泻笔端。 可以写“仰望星空”我们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脚踏实地”我们才不会沉湎于虚无的梦境,展示自己对题目独特的解读:步行,向着天空;梦在远方,路在脚下;脚踏实地,眼放前方;身立地面,心向云端;心在远方,脚在路上。例如可以立意为:要在理想和信念的鼓舞下不断进取,这是万事成功的内在动力;又要有脚踏实地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理想信念不懈奋斗,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这样写,具有极强的思辨性,如果写成逻辑性强的议论文,可能会气度不凡,而获得高分。对于逻辑思维(思维品质)差一些的考生而言,在行文、构思上有一定难度。 可以写成小小说、议论性散文等 但从阅卷现场传出的信息,很多考生对题意把握不够准确,理解得不清楚(星空和实地的比喻义象征义),不全面(偏一方或偏到第三方),立意也浅薄简单。不懂得对象的特点(星空的特点是辽阔深邃博大高远美丽等,实地的特点是广阔辽远沉稳踏实等),推不出其意义(星空比喻梦想目标追求理想信念等,实地象征踏实行动等);思维品质的欠缺还体现在不懂得全面(对立统一)发展(由小至大)地看问题。 能做到准确点明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比喻义象征义,对二者的辩证关系准确把握的考生不多。不少考生在作文开头又另外写了一个寓言,一首诗,或别的材料,就是不阐述题目的含义,然后动笔就否定一方,大多数是否定了仰望星空,说其是虚幻不切实际的,然后举了牛顿爱迪生等例子,说明科学家都是脚踏实地,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问题是作文题目是“××与××”,很明显说的是二者关系的,你凭什么否定一方,肯定一方呀?甚至跑到第三方去了? 审题立意参考: 切题: 1.二者是双生花; 2.二者调和; 3.仰望星空为脚踏实地定下目标,脚踏实地是仰望星空的基础; 4.从仰望星空开始,由脚踏实地实现; 5.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基本切题: 1.仰望医学的/文学的/科学的星空,某名人脚踏实地取得了成果; 2.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个人/国家/人类得到好处; 偏题: 1.星空飘渺,无法触及,我们活在当下,应脚踏实地; 2.不能光仰望星空,而不去脚踏实地,否则就会有麻烦,所以要脚踏实地; 3.仰望星空就是仰望人间苦难,我们要脚踏实地; 4.仰望星空,看见一颗颗伟人之星(贝多芬、陶渊明、苏武); 5.仰望星空,那颗星星是奶奶,我想起了奶奶,奶奶教会了我要脚踏实地; 6.仰望星空没有意义,我们要脚踏实地;(脚踏实地没有意义,我们要仰望星空) 7.以上这些名人都是脚踏实地的,什么是脚踏实地呢?脚踏实地就是忠于职守,敢于付出。 跑题: 1.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需要坚持,需要毅力,需要奋斗。 2.为了实现梦想,我们要脚踏实地,而脚踏实地需要目标,需要坚持,需要勤奋。 3.要坚持梦想,也要坚持脚踏实地,所以坚持怎么样。 【考场标卷作文】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北京一考生 华夏文明,浩浩荡荡,历经千年,滋养了一种独有的文化境界。老舍先生曾说过:“中华文化即如一枚熟透的桃子。”我以为真正熟透的文化则必有一大气度,这充盈着智慧的中华文化恰兼备了“仰望星空”的想象,又饱含了“脚踏实地”的坚实。 多少次,在灯下展读《论语》,其中我最为珍爱的句子便是“君子和而不同”。思虑中,仿佛看到催生中华文明的母亲河畔,泥沙俱下。当先贤们面对生存的艰难,当衣食成为他们最初追逐的目标,脚踏实地便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李泽厚先生曾提出“地理决定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便成为民族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孔子代表的儒家文化,推一“和”字,正因只有脚踏实地地团结拼搏才能战胜自然环境的艰难。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因为生存是第一位的,故此,有了这脚踏实地的坚实做派。手捧《庄子》,又为另一种气象折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鹏之志中,我们分明可见一种仰望天空的大气。列子御风而行,多少次,我目眺苍穹,想象着这样一位得道者,借风势,如大鹏展翅般“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直上”。人与自然就在这样的大胆想象中融洽着,从而有仰望天空的勇气。 遥想唐朝盛世,开元天宝。那时的长安城,城内来自世界各邦的异域之士随意出入,裹挟他们的文化而来,又裹挟华夏的文明而去,这样的交流促进了盛唐文化的大发展。因为脚踏实地,所以忧愤深广;因为仰望星空,所以雄浑壮阔。读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沉郁顿挫中感悟到一个脚踏实地的华夏子民,对生养自己的这片热土那深挚的爱。读李白“天姥连天向天横”“黄河入海流”,大气魄,大手笔,是仰望天空的“摘星人”方能道出,此言只可天上有。读王维,则既兼有了脚踏实地的现实关怀——“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有那空灵闲逸的笔调——“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一种禅味顿然扑面而来,闲适安逸中投射出深不可测的气度。这可谓是能入能出者,既脚踏大地,又能仰望星空也。 一种文化,美到极致,便总可入现实与虚幻之间。这仿佛中国艺术,无论绘画抑或戏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8ad59cf05087632311212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