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时间:2023-04-30 12:06: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春节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春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春节也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传统习俗。下面小编整理了春节的一些传统习俗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的传统习俗



春联,每逢春节人们都会贴春贴,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其中写成的又叫春联。

传统春贴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但亦有机器印制的春贴。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但不是每幅春联都有横批。

剪窗花

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春节一般不贴了。而北方贴窗花还盛行,在河北丰宁,春节期间若谁家未贴窗花,人们就会猜测这个家庭是否出了事。剪纸品种之一。为烘托节日气氛,广大农村春节前在窗子上张贴的剪纸。窗花的样式,一般比较自由,除了贴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团花”之外,其外轮廓都没有什么限制。窗花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以戏曲故事数量较大。窗花北方较为普遍。

放爆竹

放鞭炮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春节放鞭炮,作为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习俗,历史悠久,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但放鞭炮释放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一些烈性爆竹每年都会造成一些人员伤亡。随着社会和人们的文明进步,对春节放鞭炮这种习俗的弊端,已引起各界的重视。现在我国许多城市都制定了禁止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部分城市已解除。

逛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


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传统食物

1.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现在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 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 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

2.馄饨: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劈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 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3.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4.饺子: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 ,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古代民间习俗

宋时吴中民俗,除夕小儿绕街呼叫:“卖汝痴!卖汝呆!”意谓将痴呆转移给别人。

教坊自乐

宋代教坊妓女原属宫廷,是为官妓。另有私妓,在市井演唱。一年之内,难得休息,只有新岁初一有空闲自娱。

拜年送名片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到明代仍然如此。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宫中赐银幡

《东京梦华录》:“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92227b81a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