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辜丽莎

时间:2022-03-29 19:52: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防治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辜丽莎

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最近几年前往我院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对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统计不良反应情况。结果:4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其中辛伐他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依次为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西立伐他汀及普伐他汀,同时不良反应类型主要由神经肌肉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附件等组成。结论: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掌握他汀类药物用药指征,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用药,保证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061-02

他汀类药物为临床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调脂类药物,主要应用在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1]。最近几年,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再加上体育锻炼较少、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越来越多,间接导致国内高血脂症患者人数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进一步扩大了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从而导致由他汀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为此,临床采取有效的措施监督他汀类药物使用剂量,是降低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键[2]。本文作者对我院100例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作出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6月至20179月期间前往我院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10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无验证肾、肺、肝、脾等器质性疾病;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4.17±5.32)岁;按疾病类型分:动脉硬化症者25例,高脂血症45者例,冠心病者30例。 1.2 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重点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用药情况以及药物分布,并对资料进行归纳。同时根据国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对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全部患者研究得出数据均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并且使用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当P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00例患者中,40例患者在服用药物3个月后发生不良反应,占据40%,其中男21例,女1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小于6022例,年龄不低于601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可见表1



3.讨论

他汀类药物被应用在疾病临床治疗中后,因为在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方面具备较明


显的优势以及对冠心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起到降低作用,进而被普遍应用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血症、肾病综合征以及血管形成术后再狭窄等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并且使用在心血管急性事件预防中等等。他汀类药物目前被临床认为是安全性最高的调节血脂类药物,但是在临床具体应用过程中,不少心血管疾病患者均需要采取联合用药治疗方法,进而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3]

尽管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证实,安全性比较高,但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依然需要重视用药时发生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4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其中21例,女1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小于6022例,年龄不低于601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良反应主要累及肝胆系统,而胃肠道系统次之;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种类则由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西立伐他汀以及普伐他汀等组成。该结果充分显示了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具有极高的发生率,并且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涉及多个系统及器官,临床表现较多样,大多数时候患者在停药后症状会退去或者显著好转。

他汀类药物之所以会诱发肌肉系统不良反应,究其原因可能如下:第一,他汀类药物能够促使人体内胆固醇含量下降,但是因为胆固醇是细胞膜不可或缺部分,胆固醇下降可减少细胞膜流动性,从而给骨骼肌带来毒性。第二,他汀类药物可促使肌细胞内甲羟戊酸途径发生改变,导致细胞过早凋亡[4]。第三,他汀类药物能对线粒体内氧化代谢产生不良影响,辅Q10严重缺乏,细胞缺氧,最终致使横纹肌溶解。他汀类药物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表现则以肝毒性为主,临床表现为药物性肝损伤以及转氨酶升高,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患者机体肝脏本身为胆固醇主要合成场所,由此导致他汀类药物能够直接对肝脏产生作用,经肝脏细胞色素开展P450代谢,致使肝转氨酶升高,由此诱发肝脏毒性,所以,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时刻对患者的肝功能变化进行监视。

鉴于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为了预防该不良反应的发生,医护人员应该重视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患者用药前后,医护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医护人员需要重视减少他汀类药物使用剂量,用药时需要确保剂量从小到大,治疗一段时间后,保证患者不产生不良反应后则适当加大患者的用药剂量,同时按照患者的血脂情况及时对药物进行调整。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告知患者尽量预防将他汀类药物和其他药物合用,如果必须与其他药物合用,则需要慎重处理,先使用小剂量,对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进行严密监测,不仅保证临床效果,同时还能最大程度上将患者的用药风险降低。第二,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对高脂血症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的肌肉损伤状况开展详细观察,同时对患者血清中的肌酸激酶水平进行监测,加大患者肝功能监测力度[5]。如果患者年龄比较大,尤其是患者为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者,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更需要严密监测。基于此,医护人员在未来的他汀类药物临床用药时,需要提高药品的使用规范性,并对用药剂量进行控制,从而降低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用药安全性以及合理性。

由上可知,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为此,临床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掌握他汀类药物用药指征,同时按照患者临床表现决定用药情况,从而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那开宪,张桂云,徐文拓等.调脂治疗的重要性及他汀类药物的合理使用[J]. 中国临床医生,2015,409:3-7.

[2]宋兴龙.阿托伐他汀联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伴高脂血症的脑梗死患者的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6,201:4749.

[3]詹建珍,陈琼芳.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66:307-308.

[4]刘甲兴,芮磊.他汀强化降脂的安全性问题及对策[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181:91-93. [5]荆颖,王倩.他汀类药物致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分析[J].天津药学,2016,225:2l-2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990ba3dbb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