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朗诵诗 古时文人在重阳节登高抒怀之时, 无不饮酒赋诗, 这在汉魏时 如止匕,在唐时亦如此。《仙书》曰:“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 客,故 九日假此二物,以消阳九之厄。”茱萸驱邪,菊花延寿,这 是上古的传统说法。这种习俗被唐代诗人引用到诗作中便成为表达某 种情怀的载体。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 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此诗借登高饮菊花酒之题,以 乐观的态度表达了诗人遥想故园的心境。菊花姿容美丽,品性高 洁,又由于它正逢农历九月开放,故自然地与重阳节结下了不解之 缘,赏菊便成为重阳节又一习俗。唐代诗人赏菊,一为赏其品性的 高雅,二为借省赏菊以寓志。王健《野菊》(明艳出荒篱,冷香 着秋水。忆向由中见,伴蛰古壁里。)表面上是在赞赏野菊的美 丽姿容,实际上是借它能在山间石壁顽强生长的不屈精神,以表达 诗人对生活对生命顽强 不屈的人生态度。唐诗中以赏菊咏菊为题的 作品很多,仅杜甫就有十多首。郑谷也有不少咏菊诗,现举其二为 隅日日池边载酒行,黄 昏犹自绕黄英。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 胜无情。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 来不羡瓦松高。第一首道出了诗人对菊的流恋之情,第二首则表现 了菊与众不同的脱俗, 高洁的品性,假此以抒发诗人与王侯诸贵不同 流合污的决心。另外, 《唐六典》,《食谱》所载重阳节食糕的习俗 在唐诗中也有所体 现。 九月九日作为重阳节是有其特殊含义的。最 初的意义大体如 汉末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所说的那样:"岁 往月来,忽复九月 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 于长久,故以享宴 高会。而到了唐代,由于时局的变动,生活的颠 簸流离,许多诗人便借重阳登高饮酒之名以抒怀表情,像杜甫《九 日》,王勃《蜀中九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杜牧 《折菊》等,无不借重阳之名,或表悲秋,或表乡愁,或表对前途险 恶的伤感,或表内心只能 对菊申诉的愁苦。唐代诗人立足民族传统 文化的土壤,从习俗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重阳节的涵义,也 丰富和发展了唐诗的内容。这一点,实应为今人借鉴。 1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a2c76e767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