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三言》、《二拍》研究综述 王敏 明末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和凌蒙初创作的《二拍》当推中国白话短篇小说之翘楚。建国以来,不少学者对它们进行了多方面多导次的研究。王立言、人民的《“三言”“二拍”研究综述(1949 —1989) 》(《中国文学研究》1993 年1 期) 提供了建国后四十年的研究情况。90 年代以来,关于《三言》《二拍》的研究文章有60 余篇,它们或就已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或以新眼光发现新问题, 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这些研究成果略作概述,以使读者对此有整体的认识。 一、关于《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一) 婚恋问题:《三言》《二拍》中,此类题材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二分之一强。这一问题也是多年来学者们关注的热点。90 年代以来,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又有许多学者致力于新境界的开辟。刘敬圻《婚恋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北方论丛》1994 年2 期) 考察了那些表现传统礼地观念已发生裂变的作品,并把其中的婚恋现象分为“传统模式”和“非传统模式”,指出:它们“一方面是对现存婚恋关系的合理调整和热心疗救,一方面是对某种新婚恋模式(以人的自身价值为唯一纽带的婚恋模式) 的痴心构想与积极探求。”王平《双重超越:聊斋与三言二拍之比较》(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 年2 期) 一文指出: 《三言》《二拍》中婚恋爱情小说的主人公,“追求自由爱情,婚姻自主是对封建礼教的背叛,是民主精神的体现。”而作品中露骨的色情描写,又损伤了其美学价值。刘、王二先生之文,各有千秋,前者立足于个体价值来考察婚恋模式,比后者只注重民主精神以反封建的思想更深刻,因为个体价值是民主精神的核心原因。然而王文正确评价了色情描写,显示出内容的广泛。 (二) 女性形象问题:近年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是研究中的新视角,重要的文章有:黄焕新《从“三言”“二拍”看作者的妇女观》(《天中学刊) 1995 年增刊) 和王引薄《试论“三言”中的妇女主题》(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1 年2期) 。后者从社会历史的维度,考察了妇女题材的小说,提出了全新的观点。文章指出: 《三言》“比较全面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广大妇女的生活和心态”, 肯定妇女对自主婚姻的执着追求,“显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动觉醒,带有新生产关系萌芽时期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这种评价把女性性别的特殊性视作人类的一种个性,以个性从共性中脱离来阐释妇女解放的历史必然,显示出思维的精密。 (三) 商人形象与商业活动:《三言》《二拍》中不少篇章把商人和商务作为描写对象。以前的论文笼统认为:它们“表达了市民作为一个阶级要求改善自己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心声。”90 年代以来,研究者对此问题涉及较多且有了新突破。王枝忠《凌蒙初的新贡献——“二拍”平议》(《东岳论丛》1994 年6 期) 经以比较见长,认为:《三言》中的商人形象大都是小商贩,《二拍》中则出现了大商巨贾且被作为正面描写的对象。文章还指出, 《三言》《二拍》中关于发迹变泰的描写,又有很大不同。《三言》中,“发迹变泰的主人公大都为文士与武夫,而且一般都是社会政治地位的改变,即由贱变贵。”而在《二拍》中,“否极泰来者基本上都换成了商家贾客,并且是以经济方面的变迁为特征,也就是由贫转富。”由追逐政治地位到追求经济势力,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晋云《“三言”与明代商人的思想意识》(《社会科学研究》1991 年4 期) 着重分析了明代商人的思想观念,指出: 《三言》中的经商观念,最突出的是“治生论”。“经商治生不仅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德之本”。其中的贡道,超越了传统的经商观念,是‘创业垂统’与‘建立功名于天下’的信念。本文用传统的功业观念来解释新生的经商意识,有继承也有发展,是又一条文学研究新思路。此外,朱全福《论“三言”“二拍”中的商贾之道》(《明清小说研究》1996 年4 期) 也对其中的贾道有所探讨。 (四) 封建官吏形象问题:欧阳代发对此作出了较大贡献。他的《“三言”对封建官吏描写的新贡献》(《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 年2 期) 指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冯梦龙真正揭了‘清官之恶’,破除了对‘清官’的幻想和理想化,创造性地塑造了并不表的‘清官’典型。”这种对“全好全坏”的描写“非好即坏”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突破有重大理论意义。文章还指出,冯梦龙通过昏聩考官形象的塑造,在中国小说史上形成了对封建科举制度弊端的第一次集中批判。这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对此类作品重视不足的缺陷,是近年《三言》研究中的新动向。另外,《“三言”对人性的张扬扬和表现》(《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7 年5 期) 是欧阳先生另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五) 王学左派思潮的影响:李涓《从〈三言〉〈二拍〉看王学左派思想对晚明文学的影响》(《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8 年4 期) 着重考察明末社会思潮对当时文学的影响,指出:“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带来哲学上王学左派的兴起与文学上市民文学的繁荣,王学左派对人欲的肯定渗透进晚明文学尤其是《三言》《二拍》中,但冯、凌二作者在对人欲的张扬时更注重小说的警世与劝谕作用。”作者认为,王学左派思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人欲的认可、对真情的歌颂和对平等的追求三方面。 近年关于《三言》《二拍》思想内容的研究除以上五个方面外,王定璋《〈三言〉中的人情伦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 年2 期) 主要考察了其中描绘人际关系的作品,也颇有见地。 二、关于《三言》《二拍》的艺术创作 (一)《三言》的成书方式:周绚隆《从文言到白话:古典叙事的演变——论“三言”对神道小说的改编》(《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 年1 期) 一文富有创造性地把西方叙事学理论应用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从而填补了用西方理论研究《三言》的空白。周先生通过考察《三言》中八篇神仙道化题材的作品,发现说话人对它们的改编总体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基本保留了原来故事的内容,并作过一定的改写和补充”,一是“说话人从不同文献中摘取有关资料,重新加以组织安排,构成故事,有的甚至采用了‘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的办法。”并指出第一种类型的作品与同题材的文言小说在叙事上有许多共同特点。而在第二种类型的小说中,说话人“充分地发挥了想象, 运用虚构的办法把许多零散的事件联缀起来, 大大地突出了事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使其有的新的统一主题。”作者还认为,话本的职业化特点和冯梦龙的编辑态度使《三言》是神仙道化小说和同题材的文言小说相比,在对待故事的观念、叙事的目的和方法等方面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白话和文言的差别不仅仅是语言形式上的问题,它表明了小说观念和小说形态的一次根本转变。” (二) 作品的“俗”与“雅”:《三言》《二拍》是市民文学的代表,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具有通俗性的特点。孙丽华《论“三言”“二拍”的通俗文学品性》(《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 年5 期(主要就此作了分析。但由于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三言》中还具有雅文学的因素,贾利亚《儒家思想同市民意识的冲突和融合———冯梦龙“三言”之本来面貌说要》(《黄冈师专学报》1995 年2 期) 指出: 《三言》在形式上是俗雅结合。它的雅主要表现在“标题趋于雅、语言上趋于雅、诗词的恰当运用也点缀了俗中见雅的风格。”它的俗则表现在:“采用市民熟悉通俗的语言、运用传统的、市民喜闻乐见的讲述方式。”可见,承认《三言》中俗雅因素并存,是近年《三言》艺术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三) 创作观念问题:张丹飞《冯梦龙的情教观在“三言”编纂中的体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1991 年4 期) 不仅肯定了情教观,而且分析出其在《三言》中主要体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b8f22035901020207409c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