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列夫•托尔斯泰部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时间:2022-07-08 06:02: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列夫•托尔斯泰部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甚至世界文学舞台上的一颗巨星,他的众多作品中反映出的人性特点及社会现象对现今的社会问题还有着指导性的意义。托尔斯泰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不同地位,不同性格,不同追求的女性形象,然而她们所有人的共同点就是都拥有无限的活力,而且并不具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对作者来说判断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看他对生活的态度是否积极。 关键词:列夫托尔斯泰;性格;女性形象



1.《战争与和平》

本书中作者细致入微地描述了亚历山大一世时期处于不同阶层的人的特点,从皇帝到士兵,不同处境,不同年龄的人的心态及其变化都让人印象深刻。当1906年有人问他对哪部作品最为喜爱和满意时,托尔斯泰回答:战争与和平。其实托老这部作品的题目中赋予了比汉语译文更深的含义,мир在俄语中既有和平的意思,又有人的意思。所以更为准确的含义是战争与当时的人之间的关系,战争给人们心理和生活方式、态度带来的转变。

娜塔莎罗斯托娃作为罗斯托夫公爵家的女儿,虽然外表并不那么惹人注目,但拥有别人没有的活力与激情,永远不知道疲倦;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叶莲库拉金娜。叶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美女,,但她从未给人温暖的感觉,眼睛总是冷漠没有生气。对她来说获得男人的钱才是最重要的。

在那场著名的舞会上久久没有人注意到在角落的娜塔莎,她只是羡慕地看着,但当安德烈公爵邀请她跳了一曲之后,所有男人都开始注意、青睐她。因为她在跳舞时绽放的活力才具有魅力。

战争中的一切完全改变了娜塔莎,与安德烈诀别前的话让她变得成熟、坚强、更加真实。特别是和皮埃尔结婚后,她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这就是托尔斯泰对完美女性的塑造,只需要照顾子女和丈夫,年少时的爱好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虽然我总是为此而惋惜,娜塔莎可是那么爱唱歌,弹钢琴啊!但重要的是她自己很满意这样的生活。

与此同时,战事中的叶莲还是一如既往的以交际花的身份活跃在法国军官中,最后,她奢靡淫乱的生活终于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托尔斯泰就是这样反映出了自己对如此一代美女的不屑。

2.《安娜卡列尼娜》

该书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安娜与情夫弗伦斯基之间的关系及与丈夫卡列宁的纠葛。 安娜具有托尔斯泰式的活泼女性形象,她早已厌倦了大她许多、呆板木讷的丈夫,这完全不是她所要的生活。在爱上弗伦斯基之后,尽管丈夫多次向安娜表示不满,要求她停止这种关系,但是安娜已经无法自拔,尽管她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子谢廖沙,她还是希望能得以离婚并与弗伦斯基生活。在我看来,安娜是一个十分坚强、真实得有点任性的女贵族。当时是一个对情夫情妇现象司空见惯的社会,贵族们之间都心照不宣,但是他们却不约而同的对安娜的行为有很大不满。就是因为安娜对弗伦斯基的感情是真正的爱,她并不隐瞒甚至有点张扬自己的爱。安娜的性格特点就是她总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觉得这完全是她个人的事情,而这在上流社会中是不被允许的。

几经周折,大病一场后安娜在心理上备受折磨。一方面她从心底里对丈夫抱有内疚与遗憾,另一方面她无法忍受没有弗伦斯基的生活。在向卡列宁道歉后,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同情夫出国,尽管她清楚地知道这意味着离开自己的儿子。

等再次回到圣彼得堡时,他们明显地感受到上流社会的排斥。对此安娜还是并不太在意。当他们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所有的问题都出现了。与弗伦斯基母亲的冲突,弗伦斯基忙不完的事务,都让安娜感到不安。她对弗伦斯基的爱已经深化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她一直觉得他已经不再爱她了,但是弗伦斯基毕竟是一个军官,他要追求自己的事业。

就这样,周围的一切让安娜的心理开始转变,现在对她来说всё ложьвсё обман,她不再相信他人。安娜无疑是一个女强人,她没有选择忍气吞声,继续当前的生活,而是选择结束这让她压抑的状况。


安娜是托尔斯泰作品中一个让人难以评判的形象,大家对安娜褒贬不一,但安娜是果断、坚强、独一无二的,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以这样的方式去爱及离去。 3.《复活》

本书描述了喀秋莎与贵族聂赫留朵夫之间的纠葛,喀秋莎自身的变化及当时社会的奢靡混乱状况。

幼年失去母亲的喀秋莎在聂赫留朵夫的姨母家成长,是一个知书达理又活泼开朗的姑娘。年轻天真的喀秋莎与聂赫留朵夫之间产生了好感,几年后聂赫留朵夫在再次去看望姨母时,无耻地诱惑了喀秋莎。当喀秋莎得知后者已经离开,而她已经怀孕时,她的心理也像痛苦的安娜一样发生了骤变。在这一点上喀秋莎与安娜的心理变化如出一辙,之前她相信的一切都不再真实,她的生活中存在的只有谎言与欺骗。

但喀秋莎并不具有安娜的勇气,她没有胆量毅然地结束这让她绝望的生活,而是选择了忍耐与生存。无家可归的喀秋莎走投无路,只能来到了妓院。在那儿度过了8年后的一天,一件偶然事件让她惹上了官司,就是在法院,作为陪审员出庭的聂赫留朵夫认出了那个多年前自己爱过的姑娘。

由此开始了聂赫留朵夫的忏悔和赎罪。那句探监时的:“Я пришёл за темчтобы просить у тебя прощения ”着实让人心里一酸,但是更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当时的喀秋莎已经不再是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了,世态炎凉已让她不再允许自己轻信。所以“Нечего искупатьчто было, то прошло”再清楚不过地说出了聂赫留朵夫对她造成的伤害,同时也表达了心中对他的想念和埋怨。

此后我们看到了19世纪俄国司法机构的混乱与荒谬,社会上不公平、不诚实现象的暴起。聂赫留朵夫也看到了这一切,他开始了解那些从未关心过的问题与百姓,由此他的心理有了转变。喀秋莎看到了他身上发生的变化,尽管她多年来一直爱着他,但他一直是她心中不可磨灭的创伤,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作为一个贵族,就算他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实质上他终归不能立即摒弃上流社会的习气。而喀秋莎想要的只是一个真实、没有一切внешняя жизнь残留的生活。

喀秋莎与政治犯们在一起之后心理发生了转变,好像又变回了原来自由活泼在田野中奔跑的淳朴姑娘,只是此时的她更加成熟,她的眼睛还是那么明亮,只是其中多了些许坚定与顽强,这不仅是曲折的生活在她身上的印记,还是那些勇敢正直、无私奉献的政治犯们对她思想震撼的反映。

对于喀秋莎我感到的不仅仅是对她坎坷命运的遗憾与惋惜,对她坚强隐忍又谦虚性格的感叹,还有对她毅然拒绝聂赫留朵夫求婚的惊讶与佩服,对她诚挚又深厚的爱的同情。

永远也忘不了那接近尾声的一幕,在喀秋莎作出决定后,在犯人们被押向更远的地方时,聂赫留朵夫来与喀秋莎道别。他最后也是禁不住感叹“Какая вы хорошая женщина而喀秋莎的那句“Я-то хорошая”道出了她所有的感情,有对自己不平凡命运地感慨,有与聂赫留朵夫之间的遗憾,还有自己对他那从未改变的爱。 4.结语

这就是托尔斯泰笔下的女性,她们有的看起来是那么的平凡又卑微,但她们的形象却是那么的鲜活,每一个姑娘都不知疲倦地追求生活的美好,向往自身的幸福与自由。我衷心地喜欢托尔斯泰著作中的姑娘们,喜欢她们那张扬的活力和坚韧的性格,喜欢她们追求爱情时的坚定、不羁与执着。 参考文献

[1]托尔斯泰小说全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高昂,女,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硕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bcf40d909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