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著演習(三) 読書カード 書名 《哥儿》 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本名夏目金之助,生于1867年(庆历三年)2月9日,东京人。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 《我是猫》《明暗》《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道草》《哥儿》等 夏目漱石对日本政府在教育界的倒行逆施和腐败,感到愤慨,所以选择用小说的形式揭露和批判这种现象。 著于明治39年(即西历1906年),并与1906年4月和1907年、分别发表于‘杜鹃草’和春阳堂刊‘鹑笼’。 1868年发生明治维新,在日本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从1889年起,日本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精神上的统治,在学校拼命灌输‘天皇神圣’‘忠孝’‘做天皇的忠良臣民’,目的是培养一代奴才。 夏目漱石对日本政府在教育界的倒行逆施和腐败,感到愤慨,用小说《哥儿》做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 我是通过大一的一节选修课的老师的推荐知道的这本书,所以自己有了找来看看的想法。没看到书之前,因为觉得夏目漱石这样具有时代感的大家所写出来的作品,可能会和以前看过的书一样,虽然有名而且意义深远,但对于自己的阅读爱好来说的话可能多少有点枯燥,但因为一直没有拜读过夏目漱石的作品,所以还是有着一些期待的,大家之所以为大家肯定有着其吸引人的地方,这就是我看之前的一些想法。 著者の経歴 他の作品 執筆の動機 出版する までの経緯 時代的背景 読む前 自分の関心、期待、印象 小说没有想象中的晦涩难懂,像讲述故事一样娓娓道来,但其中又辛辣読後の再検討 而巧妙地讽刺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鞭挞了卑鄙、权术和虚伪,赞美了正义、直率和纯真。小说语言风趣幽默,故事情节紧凑,人物个性鲜明。 虽然日本给我的印象一直很极端,他们的一些行为也总是让人费解,在一些政治问题上甚至让我愤慨。但这本小说让我看到了一些有良知的日本人的存在,他们也在和一些有着正确的观念的人一样,并且能在一个国家的氛围都如此的团体中显现自己正确的观念而要比其他人更有难能可贵。而这本小说能受到很大的重视与流传,也说明大部分的日本人的良知。 好きなところ 亲戚给我一把西洋刀子,我把那亮闪闪的刀刃映在太阳光下给伙伴们看。这时有人说:“亮是亮,好像并不快。”我拍着胸脯说:“哪有不快之理,不信,什么都可以切给你看看!”“那好呀,把你的手指头感想・意見・分析 文章开头就交代到“爹妈给的鲁莽性子,使我从小就尽是吃过”。确实如此,单从这一个例子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个事实。但这多少还是让我有点感到恐怖的。哥儿是个憨直\莽撞却又单纯、善良并且富于正义初めて知った事実や主張 1 切切看!”对方指着我的手说。“这算什么,这么个手指头,你瞧这一刀!”说着就朝右手大拇指盖斜着一刀切了下去。幸好刀小,大拇指骨头硬,所以至今大拇指还连在手上,可是伤痕却是到死也不会消去了。 俺迷迷糊糊地做了一个清婆的梦,梦见清婆大口大口地吃着越后的竹叶软糖,连竹叶都一齐吃下去。俺说:“竹叶皮有毒,最好别吃。”清婆回答说:“不,这竹叶皮是药呢。”吃得特别香甜。 感的人,作者也在书中写到“我就是这样一个头脑简单的人,刚才的事我全忘光了。”书中也有很多处写到哥儿因为别人的一点点小阴谋就上当受骗的事情,但也就是他的简单让他成为了近代日本人喜欢的小说形象。 哥儿从小就受到父母不公平的待遇,再加上自己的鲁莽,总是闯祸。而父母偏爱哥哥,只有老佣人阿清婆十分疼爱他。父母相继逝世后,哥哥变卖了家产,只给了他六百块钱,从此再无音讯,后来阿清婆收留了哥儿。大学毕业后,哥儿离开了大都市来到了四国地区的一所中学教书。但哥儿对阿清婆的眷恋却没有减退,他思念着家乡的阿清婆,写信告诉他自己的情况,他远离家乡第一个梦到的人不是父母而是这个佣人阿清婆,足以说明阿清婆对哥儿的照顾给哥儿的影响和他们之间感情的深厚,哥儿一直记着阿清婆喜欢吃竹叶软糖,并一直希望能和阿清婆搬到盛产竹叶软糖的地方照顾阿清婆安度晚年。我觉得哥儿与阿清婆是这本书里面温情的代表,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这是哥儿写给阿清婆的信中的一段话,从这段话中基本可以看出哥儿的性情和生活态度,哥儿涉世未深的、血气方刚的,有着一个青年人所应有的幼稚,他可能性格不完美,但他是个接地气的存在,这应该就是这一形象受人喜爱的原因吧。 在哥儿知道自己被红衬衫设计利用后,依照他自己的看法,大概是因为自己太过“单纯和坦率”。书中的主要角色豪猪是一个很正直的人,哥儿一到学校,豪猪就帮他寻找住处,熟悉学校的情况。而红衬衫却搞出蝗虫、楼板时间挑拨他 2 3 信中提到了关于给学校老师取的外号:“校长叫狐狸,教导主任叫红衬衣,英语教师叫青南瓜,数学的叫豪猪,图画的叫二流子”。 4 想起来,社会上大部分人似乎奖励干坏事,像是认为人们若不变坏,便无以在世上建功立业 ,偶尔看见一个纯良之士,便七嘴八舌,嗤之以鼻,称之为‘哥儿’、‘小鬼’,不一而足。既然如此,小学中学里,伦理课教师就别教学生‘勿说谎,要诚实’,而索性传授说谎法、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bf6f0a69e314332396893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