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统节日--重阳节

时间:2022-10-11 07:54: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传统节日的保护与开发

----以重阳节为例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传统节日也受到西方节日的巨大冲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疯狂追捧西方节日,使得流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趋于黯然。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节日文化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立国根基的一部分。面对传统节日被新生代抛弃的严峻局面,国家采取了诸如调整法定假日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传统假日,但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本文以重阳节为例,分析我个人对于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的建议和方法,希望能推动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重阳节 传统节日 现状 保护与开发

引言:面对传统节日越来越淡化的现状,需要政府、学术界、文化界、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让传统节日重新成为全民自发性的文化节日。在今天我国的许多传统民族习俗节日正在慢慢消失,或日趋淡化或渐渐变形,失去本来的面貌,就说重阳节,它的习俗早已被现代人所抛弃,节日的内涵及其应有的意义也已经不复存在了。

一、重阳节的基本概况

(一)重阳节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重阳的风俗开始在民间传开了。到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明清两代,重阳节风俗愈加盛行。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1212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二)重阳节的民俗 1.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2.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花酒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3.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三)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一是“孝”文化。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目前,我国的老人总数已超过一亿,“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人们的知识、经验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


二是“寿”文化。青春长驻,人生不老,是世界各国人们世世代代的共同追求,重阳佳节之时,正是枫叶流丹、五谷飘香、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亲朋好友一起扶老携幼爬山登高,是人们的一次集体健身、崇尚长寿的传统活动。

三是“雅”文化。菊花和梅、兰、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四君子”,古代的文人骚客常在落叶萧萧时节怀乡赋诗或踏野访花。重阳节赏菊,是士大夫阶层和文人墨客留下的古文化遗风。

二、传统节日的现状

(一)传统节日日益淡化。

一是观念上淡化。随着一系列因素的冲击,人们对传统节日日益模糊,在观念中看的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似乎过于不过都一样,没啥区别,人们更愿意把时间投入到其他一些事情上去,而不是考虑节日,甚至大多数人知道情人节但却不知道重阳节是啥时候。

二是形式上的淡化。传统节日的形式日渐枯燥,似乎在在元宵节只知道挂灯笼,在清明节只知道扫墓,传统节日失去了它原来的丰富,在一些节日,人们只是单调的做一些事,似乎仅仅是表示一下,这不禁让人担心。而其中蕴含的一些传统内容和文化意蕴也就随着这些习俗仪式的消失而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了,这些便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日趋淡化。 (二)传统节日日益变味。

首先是现代商业的冲击。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节日里的商业味道越来越浓。对于商家来说,传统节日是近年来最大经济增长点,各行业纷纷从榨取利益的角度打造节日品牌:旅游业考虑的是充分调动人们的旅游热情,重阳节期间,各地旅行社都推出“老人游”打着“让老人开心”的名义,赚取作为子女的钱。而并没有从根本上挖掘“重阳节文化”,反而使之成为了一个噱头。商业部门考虑的是充分调动人们的购物热情,各大商场在重阳节期间“打折促销”,抓住儿女得孝心,趁机谋取更多利益。

其次,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作为子女的并未有充足的时间陪伴老人。更多的子女也只是在重阳节期间,为老人买一些东西表达心意,是的节日的意味变浅。而作为老人需要的是子女的陪伴,而不是物质安慰。

(三)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

各种未来文化越来越被人们接受。近些年来,中国传统节日越来越冷清,每当节日来临,除了饭店、商场之外其他场所显得有些门可罗雀。而在中华传统节日受冷落的同时,一些外来的“洋节”确实越过越红,尤其是都市里的青年人参与圣诞节、情人节的热情,更承托出了传统节日的冷清。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伴随着农业生产而来的节日日益失去存在的意义,一些习俗礼仪和活动也逐渐的不适应现代生活而被人们所淡忘,多数传统节日大都沦为简单的吃喝玩乐,这样中国传统节日面对洋节的纵情狂欢也就黯然失色了。

三、对传统节日的保护与开发

(一)重视传统节日文化应从政府做起

1.强调立法保护。

文化部向社会公示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入围。这标志着一场


“民族节日保卫战”从政府层面开始打响,令人振奋。

2.设定法定节假日 国家设立法定节日,可以在形式上引起人们的观注,从而使得人们越来越熟悉这个节日。有了假日,人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投入到节日活动中,从中也就更好的理解传统节日。比如,如果重阳节设为法定节假日,作为子女的期间就能抽出时间为老人做更多,慢慢的让孝心传递下去。 (二)鼓励各行业加入传统节日的保护行列 当今社会,各行业协会的数量越来越多,其扮演的角色在社会中也起着更大的作用。在传统节日期间可以调动相关行业协会,加入节日活动大潮。在重阳节期间各行各业的为服务志愿者和爱心可以免费开展发、修眼镜、织补、裁剪等受老年朋友欢迎的统项目。例如书法会就可以举办老人书法教学动,真正做到寓教乐。 (三)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

发挥传媒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对宣传民族传统节日的导向作用,实加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舆论宣传,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传媒宣传的最终作用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宣教育让青年和下一代形成文化认同感,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

(四)加强教育在传授传统节日文化的作用 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都有着丰富的内涵,许多节日的来历是根据一些美丽的传说,很大一部分节日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加强教育的力度。在对人们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加强对一些90后、大学生人群的教育,让其了解传统节日,熟悉传统节日,爱上传统节日。

(五)积极地借鉴国外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成功经验

当我们的传统节日失落之时,积极地借鉴学习国外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经验尤为重要。韩国和日本也曾经崇尚过西方文化,可是在经济起飞后,马上就认识到了传统的重要性。在当今中国失落的传统节日,在韩国、日本却是受到了民众的喜爱和政府的重视。作为我国传统节日的代表“端午节”已经被韩国抢先申请为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吸取教训。重阳节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也可以考虑将其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结论: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综合与终极价值观的体现与载体。传统节日是全民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传统文化遗产的主人。只有把传统节日建设成为全民自发性的文化节日。传统节日才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出它独有的魅力和作用。如今,真正能把中国人凝聚在一起的不是那些所谓的时髦词语。而是根源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血液中的民族情愫和道德情感。在庆祝节日时,务必要突出亲情和道德的主题。使传统文化成为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机,成为维系人们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 参考文献:

1.乌丙安 《中国民俗学》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5

2.韩养民,郭兴文 《中国古代节日风俗》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7 3.杨琳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c1d5645d4d8d15abe234e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