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罗忼烈教授在《漫谈辛稼轩的经济状况》一文最早提出辛弃疾经济来源问题。罗先生认为他一生仕宦中,共被弹劾四次,皆与贪污和残酷相关,在其前后二十年的赋闲生活中,拥有不少妻妾和子女,还有带湖和瓢泉两处大庄园,这个大家庭丰衣足食,经济十分宽裕,那么财富是从哪里来的呢?他认为第一,不可能有祖业从山东带到南宋来;第二,为官的俸禄亦办不到;第三,岳家也只是一名穷县令,没有陪嫁;第四,辛弃疾没有被皇帝赐金赐第,本人又非富商巨贾。 淳熙九年(1182年)辛弃疾被朝廷罢免,闲居上饶,朱熹为此愤愤不平,他对弟子们说:“辛幼安亦是个人才,岂有使不得之理?”同样,辛弃疾对朱熹也敬佩有加,称他为“帝王师”。庆元六年(1200)三月九日,朱熹病逝于建阳考亭,朝廷随即下诏禁止人们到武夷山会葬。辛弃疾闻此噩耗而哭之:“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朱熹曾直言不讳地指出辛弃疾在为政上存在轻躁不能克私的弱点,希望他通过克己使事业更加“伟俊光明”。后来朱熹在庆元五年还为辛弃疾瓢泉题写:“克己复礼”、“夙兴夜寐”二斋室名。 辛弃疾中年罢官以后,在上饶营建带湖新居,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这是辛弃疾学陶渊明的结果,钟嵘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王通称其为“放人”,在稼轩看来,陶渊明完全是另一种形象:“看陶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稼轩深爱渊明其人,更爱其诗,不能去手。 邓广铭先生《辛稼轩年谱》曾经说辛弃疾“侍妾之可考者六人:曰整整,曰钱钱,曰田田,曰香香,曰卿卿,曰飞卿”。侍妾与侍女是有本质区别的。侍女的角色,除了陪主人宦游、宴饮、登临、远足等等日常生活之外,得意时一起分享快乐,失意时共同承担忧愁。总之,他们几乎是主人精神的另一半。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时,是谁出现在他身边给他以理解和同情呢?应是陪他登临的侍妓。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着力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诗人,而辛弃疾则是第一个着力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词人。他们两个都是在四十一二岁的壮年退隐农村,又都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年左右。 叶嘉莹说:“辛氏乃是一个能以英雄豪杰之手段写词而却表现了词之曲折含蕴之特美的一位杰出的词人。他在词中所做出的开拓和成就,不仅超越了北宋的苏轼,而且也是使得千百年以下的作者一直感到难以为继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d1a7b7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