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原文及赏析 一、 原文 雪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未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此刻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 是飞舞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 没有落到地面的 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 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唏嘘的声音,像江浙一带 下雪时的模样。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 诚然能感 到特此外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 "福建下过雪",我可没 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 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 然而它 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 (ru),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 它的忙碌的翱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 本身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 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汹涌的波澜声,丛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 的窃窃私语声,礼拜堂的安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 •…它所带来的 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 微笑的花儿,和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 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 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 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日,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 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扎 扎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 天上的云…… 二、 赏析 这是一篇充满历史沧桑感、民族自豪感和理性思辨的散文。 作者写阳关,不是一般的探幽访胜,不是单纯的咏物抒怀,而是借助阳关这一历 史遗迹来折射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作出的贡献, 人生、社会和历史等更加广阔的领域之中。 我们可以把全文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 来追寻中国古代文人曾 经经历过的生命体验。因此,作者笔下的阳关,已经超越了阳关本身的意义,从 而进入了第一层次:从开头到第三自然段 “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窨藏着什么法术呢 ?” 文章一开头,便是一段议论,指出历史上种种 “怪异”但又建党的现象:当为官的 文人“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他们“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 镂人心”。以至无数的人们会在童年时代使 “自选搭建”这此诗文景象,到了成年 以后,又会“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 ”。为什么古代文人的生命体验又会 成为后代人们的生命体验呢 ?作者的感慨到这里戛然而止,留下的是给读者的思 考和耐人寻味的话题,巧妙地承转出下文。 第二层次:从“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 ”到第十一自然 段“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 作者说自己“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 ”去寻阳关,既是对上文“焦渴地企盼着 对诗境实地的踏访”的照应,接着又告诉读者“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 的原因”来追寻生命体验的目的。作者接下去在读者面前所展现的是沙漠边陲的 一派荒凉、肃杀、空旷的景象。对莽莽沙漠和沙漠雪景描绘,既是写实的,又是 深化了的。同时从写实的角度顺理成章的带出坟堆,由此展开了联想: “中原慈 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而故乡柳荫下的决别,将军圆睁 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简洁而形象地概括出一幕幕的历史景象,而坟 堆本身,又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从中呈现出社会性、人性,作者的历史沧桑 之感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第十自然段用的是对比的手法,作者说 “堆积如山 的二十五史,写在这个荒原上的篇页还算是比较光彩的 ”,“在中原内地就不同 了…•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 二十五史是历代帝王修撰的所谓正史,作者这样写,既点出历代王朝醉生梦死、 荒淫奢侈的生活,又衬托了前方将士艰苦守卫边疆的英雄气概, 突出了中华民族 戍边屯垦、抗御外侮的民族精神。 第三层次即余下的部分。这一部分是对阳关遗址的直接凭吊。作者用寒风、苇草、 群山、白雪、烽火台等物象描绘出阳关远近的荒凉之后,笔锋一转,又回到王维 的《渭城曲》,用这首千古绝唱带出 “唐人风范”,尽管行路艰难,但他们不会洒 泪悲叹,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可悲的是唐代前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 的自信延续久远,“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 ”,因此,“阳 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最后“阳关坍驰了,坍驰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 终成废墟,终成荒原”。“民族的精神疆域”和上文“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 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 ”都是散文笔法,实质上,作者在这里抨击的 是封建广义的保守、腐朽,帖于封建制度的禁锢,辉煌的历史只是阳光的一现, 只能停滞在长久而黑暗的历代帝王的宗谱中。这一层次交织着作者复杂的情感、 欣慰和遗憾,透过强烈的历史沧桑感不时地流露出来,具有一唱三叹的效果。 这篇散文激情洋溢,作者一路行吟,丰富敏锐的感受和对民族文化的炽热感情给 人以强烈的感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d553b3d7d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