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创新型人才

时间:2023-03-14 19:31: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创新型人才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社会对教育的呼声和要求愈喊愈高,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势不可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教育充满创新,在课程教学中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力量,能够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教材的形态和形式、创设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创新型人才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与一般人才习惯按常规做法解决问题不同,创新型人才习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新思路、使用新方法、运用新技术,取得创新的研究成果。



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富强昌盛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型人才具备着扎实的基础知识,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广博浩瀚的信息来源时,他们具有对此做出迅捷反应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因素,不会踌躇不前,更不会怨天尤人。



因此,学校教育应尽快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历史责任,把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缩短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实现创造发明的前提与动力,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体现着一种创新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他们不断去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对这种意识和能力,加以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才有创新的原动力,也才有现代化的创新意识。



1.利用教育技术能力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创新人才

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知识的传播者,在课堂上,教师是主体,学生是接受者,他们的任务就是将教师传授的知识记牢、弄懂就好。这种教育理念导致应声虫式学生的出现,他们没有自己的思考过程,将教师视为权威。教育技术引入课堂,与新课程改革理念配合,具有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能够提供辅助教学系统,应用其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境、开发教学资源。这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可以树立创新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师观。学生与教师可以交流、探讨,共同学习。



2.利用教育技术能力增加实践机会和协作精神,培养创新人才 教师将教育




技术引入课堂后,向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讲授模式。育技术的应用环境多是在多媒体教室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能更直观、更现实的学习知识。教育技术的动手操作技能,鼓励学生不要只是学习书本知识,要走出去,参加实践。



协作式学习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教学方式。协作式学习提倡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便于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这种学习方式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同一学习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对复杂问题,获得多方面、较深入的认识,这对于了解事物的复杂性和培养辩证思维有很大好处。除此以外,协作学习还能融洽人际关系,并有效地培养学生为同一目标而团结共事的合作精神。



3.利用教育技术能力可优化教学资源,培养创新人才

教育技术能力中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可以大量收集、整理资源。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大量的资源用来培养学生和提供学生学习,这些资源的收集和管理,是非常大的工作量。教育技术中的计算机技术可以使管理变得更加条理、系统,而网络技术既可以提供互联网上海量的资源,还可以提供其他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这些服务对于充实、丰富用来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内容,增加新的教学方法具有深远意义。



除了利用现有资源外,如果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可以亲自开发教学资源,如教学用课件、图片、录像及有针对性的练测试题等。这些资源有针对性,是教师实际教学工作中需要的,更加实用。另外,计算机和互联网还是创新型人才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



4.利用教育技术能力改革评价体系,培养创新人才

传统教学的评价体系以总结性评价为主,教师、家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应付各种考试上。培养出来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应试教育型学生,这些学生只看重书本知识,只看重分数,没有其他的能力,不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要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教育技术知识,建立新型评价系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总结出来的方式有很多种。



着力培养创新人才,教育领域工作重点。理清教育技术能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是上述工作的前提,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让教育技术在未来的教育中彰显魅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db638797c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