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汉字形体结构透视古代门窗文化习俗 作者:马兰 来源:《神州》2011年第17期 摘要:以文字为线索,结合考古发现、古代文献、民俗资料等证据,探析传统建筑门窗的发展演进情况极其深层文化蕴涵。 关键字:字形;门;窗;文化习俗 汉字被称为“中国文化的脊梁”,是中华民族步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积淀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其构形和古代文化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以汉字为线索,结合考古发现、民俗资料、古代文献等证据,探析门窗演进及其文化意蕴。 上古时期人们“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墨子·辞过》),穴居式建筑是中国上古时期北方的主要建筑形式。《说文解字》释:“穴,土室也”,指的便是上古时候的穴居式房屋,其中穴字上面的“宀”表示覆盖物,下面表示洞孔,“八“是隶变楷化的结果。“窨,地室也。”从其甲骨文字形看,也指这种穴居式房屋。《说文解字注》释:“因地之孔为土屋也”,是指凭借地里的天然孔洞建成的土屋,一般有圆形的屋顶,有一个供人出入的口,便是最原始的门,屋顶上开有通气孔,这就是最初的窗。这时候的窗叫做囟,囟是窗的古字,窗是由囱演化而来的。《说文解字》释:“在屋为囟”,这里的“屋”不是指房屋,古代的“屋”指的是屋顶,可以看出,最早的地穴式房屋没有我们现在的墙,所以窗是开在屋顶处的,相当于我们后来的天窗。“打开天窗说亮话”这一俗语很形象地说明了天窗的采光和通风功能。从原始文化史资料看,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穴居习俗已经形成。《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王母,虎齿豹尾,穴居。”《诗经·大雅·绵》“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毛传》释:“陶其土而覆之,陶其壤而穴之。”通过这些记载,大致可以推测,作为最原始的居住建筑,穴居式房屋的门窗很是简陋,或者多数房屋门窗合一,仅仅是为了满足出入、采光的功能而已。 半穴居式建筑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穴居式建筑阴暗潮湿的不足,也扩大了人们的活动空间。汉字中“宀”部字多与这种半穴居居住文化有关。《说文解字》释:“宀,交覆深屋也,象形。”《说文解字注》释曰:“古者屋四注,东西与南北,皆交覆也。有堂有室,是为深屋。”“四注”就是四面的墙,结合半坡文化遗址房屋复原图,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房屋已经有了墙壁。“宫”字进一步形象地说明了半坡文化时期这种半穴居式房屋建筑,其房屋在圆形基础上建立了围墙,围墙上面覆盖圆锥形的屋顶,在围墙中部开门,门和屋顶斜面之间有“吕”样通气窗孔。“宫”字的“宀”字头便是穹庐状的屋顶,“吕”便是通气窗孔之形。这一时期的门窗主要功能依然是用来满足出入、采光、通风和通烟之用,严酷的生存环境使得先民们无暇顾及其更多的审美功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dd2479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