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研究

时间:2023-01-02 21:47: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研究

作者:龚明武

来源:《财讯》2020年第03

;要: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传统财务管理深度融合。国有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企业,构建供应链金融平台将显著提高企业可利用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在此基础上,主要研究国有企业构建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模式及其风险控制。 关键词:国企;供应链金融平台;风险控制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经营领域和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大规模的资源流动对企业资本运作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往往处于整个供应链的中游位置,支付周期较长,支付压力相对集中,债务经营压力普遍较大。工业和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资金链管理的效率,解决高频的问题和大规模的结算支付合理的金融资源占领,并有效地控制资产和负债同时确保规模增长速度的增加已经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一、国企建设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意义

1)降低国企真实融资费用水平和有息负债规模

核心企业向供应商开具电子信用凭证,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真实融资费用水平。以建筑型國企的集采为例,供应商基本都采取以现付价格为基础,采取基准现价的一定百分比,按月阶梯增的定价方式,这种递增金额,是股份公司层面的集采信用才能获得,一般的二、三级公司如自行采购,还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平台建设后,即便扣除平台建设和运营的费用,假设供应商接受电子信用凭证后全额变现,将会降低整个供应链实际承担的融资费用,这个节约的效应是巨大的。

2)实现国企集团财务管理的集中结算

受惠于现代金融科技的发展,以企业信用管理为抓手的财务资源管理,相较传统的以现金为王为抓手的财务管理模式具有明显优势,不但可深入到每个交易环节,追溯的链条更长,更能实现从额度的分配到信用的流转、拆分、融资全流程的可视化管理和精准金融。供应链金融平台还能真正促进财务管理所追求的集中结算管理,进而为实现股份公司既有的四个集中战略提供根本的支撑,从而将股份公司推行的集中战略,提升为逻辑闭环的五个集中战略。

二、国企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模式


1)核心企业

国企作为核心企业,基于与上游供应商的真实业务背景向其开立电子信用凭证,同时负责向供金平台提供一定的采购数据和财务共享核算数据信息共享,以及根据供应商的信用状况确定授信总额、定价原则,并在电子信用凭证到期时,承担支付义务,将款项直接支付给保理公司。

2)上游供应商

上游供应商接收到基于与核心企业真实交易背景的电子信用凭证,可以直接向保理公司进行贴现,由于电子信用凭证可拆分、可转让,因此供应商也可以将电子信用凭证分别向其不同的上游供应商企业进行付款,上游供应商接收电子凭证后可向二级上游供应商进行支付,实质上为债权转让,即不需要资产变现就可以解决自身的对外支付问题。 3)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企下属保理公司以及银行,一方面其主要作用是贷前管理,即作为资金的持有者为平台提供资金支持,保理公司主要经办各级持有电子信用凭证的上游经营主体的变现需求相关的业务,银行主要经办再保理业务以及资产支持证券(ABS)业务。另一方面是贷后管理,主要包括应收账款的到期偿付以及风险控制。 三、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1)核心企业兑付的风险控制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核心企业掌握了供应链的核心价值,担当了整合供应链物流、商流、信用流和资金流的关键角色。一旦核心企业资金流出现问题,必然会随着供应链条扩散到上下游企业,影响到系统的整体安全。供应链金融平台作为基于企业信用建立的综合服务平台,各参与者的按时履约,尤其是核心企业的按期兑付,是平台得以正常运转的核心。 2)平台运营管理的风险控制

当以国企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平台进入规模化运行阶段后,一方面需保证信用凭证的开具、流转、清分等一系列功能流程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也需满足供应商高频次、大体量的融资变现需求,这些对于供金平台整体运作及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亦面临相应的运营管理风险。

3)业务背景真实性的风险控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dea321932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