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考研定义-高铁发展的背景

时间:2024-02-02 06:44:4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高铁发展的背景

1. 中国内陆面积宽广,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与联系的跨度大,需要有一种强而

有力的运输方式将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联系起来。

2. 传统铁路虽然运载量大、运行成本低,但存在着速度慢,耗时长,能耗大的特点 3. 居民对于出行速度的要求,为高铁发展带来了市场和契机。

4. 在区域差异逐步增大的背景,区域统筹需要速度快,运量大的交通运输方式,来促进物

流、人流、能源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进一步融合和发展 二、高铁对城市的影响

1. 高铁网络覆盖区域的层面

1) 时空效应:高铁最大的影响在于改变了各个城市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的交通连接度和

可达性。一个城市连接高铁后,其整体对外客运系统的运能大大提高。

2) 边界突破效应:快速客运网络从空间上增扩大了经济要素集聚与扩散的空间; 3) 区位增强效应:交通区位发生变化.设站地区的投资环境改善.引来资源要素的汇



4) 要素整合效应:可能形成新一轮的资源整合.

5) 隧道效应:有高频率高铁车次往返的城市,比如武广高铁,体现着高铁最大的时空

压缩,可达性提高的效果;在高铁沿线的非主要城市,按照停站频度的高低分享着“相对可达性”上升的好处;而没有高铁连接的城市则“相对可达性”下降。 6) 对无站点城市负效应:过境高铁线路会对城市空间造成切割或阻碍城市发展方向、

占用城市土地

2. 高铁在城市层面的影响

高铁影响体现在是否设站选址、车站与城市交通系统的配合、线路实体的处理这几个方面。

1) 高速铁路站点建设会改变城市自身原来的城市空间结构。高速铁路给城市带来了大

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促使城市产业的重组和促进城市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促使城市空间向高铁站方向发展。

2) 高铁站选址:由于高铁不同于机场对净空、噪音的需求,因此高铁站在满足较低成

本的技术条件下可以深入城市中心,建在靠近城市中心区位置,从而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可达性和便捷性

3) 内部交通系统的衔接:高铁站应该和几条地铁线的站点、大型内部公交站、市际汽

车站等综合规划,方便客流疏散。避免由于公共交通的不足而造成高铁站吸引的私人汽车过多。

3. 高铁站对其周边地区空间发展影响的层面

1) 空间发展理论指出枢纽地区是城市新型功能混合区:

火车站及其周边地区不再是单一的交通集散空间。而是整合交通服务、商业、商务、文娱、会展、信息服务的城市新型功能混合区,并可以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化经济交流地。

2) TOD理论,枢纽周边地区开发的圈层式布局方式

依托于交通枢纽及地铁、轻轨站点的高强度、紧凑、圈层式的城市布局;开发强度随着圈层向外逐渐减小:强调混合用地和建筑的综合功能,包括商务、商业、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娱乐等功能的混合;拥有适合步行的安全便捷的环境和最佳步行范围;采用地上地下一体化的网络式城市开发模式。 3) 触媒理论.形成新型城市活力中心的空间应对特点

枢纽地区往往成为城市土地利用的峰值地区,并将成为城市新活力中心形成的


助推器。当代国际上的铁路综合枢纽有交通综合、功能复合、城市节点、生活中心4个特点。卓越的区位与网络运输条件.使得该类功能中心对于城市商业、商务以及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ec007d67e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