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的重阳节登高习俗来历

时间:2022-10-04 09:53: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传统的重阳节登高习俗来历



农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远眺、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因此,重阳节也叫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1989年,我国政府将农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重阳节又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xx1228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一步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每年农曆九月初九日作为老年节。因此,今天也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生效后,我们迎来的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那幺,为什幺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呢?

在中国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谐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託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因此,重阳节寓意深远,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重阳节怀有特殊的感情。

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季秋九月,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入,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那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习俗。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远游》诗中也有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的诗句。不过,这里的重阳是指九月九日那一天,当时还不是节日。而重阳节的求寿之俗,据考始于汉代。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把重阳当作一个节日,最早见于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锺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飨宴高会。到了魏晋时期,重阳节又多了赏菊、饮酒的习俗。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则始于唐代。此后的宋元明清,每逢九月初九,宫廷、民间都会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唐代的许多大诗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王


维、杜甫等,都留下过关于重阳节的着名诗篇。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 是怎幺来的?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其由来大致有三。其一是登高避灾,其二是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三是登高辞青。

登高避灾源于汉代,有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的故事。桓景是东汉汝南(在今河南省平舆北)人,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然而,《续齐谐记》不过是一部志怪书,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把它视作史实。晋代葛洪《神仙传》卷五记载,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街市小官)后来跟仙人壶公入山修道。可是,桓景其人在有关东汉、三国时期的各种文献资料中均无记载。后来的《宋书符瑞志》中倒是提到过东晋成帝时有个叫桓景的太守,但时间上已相差了百余年。显然,这个故事纯属虚构,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有人提出,登高其实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古代先民生存环境极其艰苦,大多依靠採集和狩猎谋生。大山中生长的各种植物、隐栖的飞禽走兽以及潺潺溪流,使人类才得以生存繁衍。如果逢高温乾旱,山间密林可避高温炙烤;洪水袭来,攀上高山可躲灭顶之灾。此外,古人认为山上云雾缭绕,为呼风雨唤雷电之神龙所居。而且,高山的雷电可以带来火种,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因此,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此观点的人还将崇字本身作为旁证:崇,形声字,从山,宗声。崇拜之崇原本就是对山岳而言,因为山即高山,宗为神圣。以宗喻山或以山喻宗,都蕴含有尊崇、敬畏之意。第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f4138d2f3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