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古诗原文及鉴赏

时间:2022-11-05 11:11: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春怨》古诗原文及鉴赏

【诗句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出处】唐•金昌绪《春怨》

【意思】赶飞黄莺,不让它在枝上啼 叫。啼叫时惊醒了我的好梦,使我不 到辽西跟丈夫相见了。教:让。妾:古 代妇女的自称。辽西:辽河以西地区, 在今辽宁省西部。

【鉴赏1

当我正在梦中会见丈夫的时候,偏有那可恨的黄莺鸟在树上不停地鸣叫着, 以致打断了我的美梦,于是我起来赶打黄莺儿,不许它在树枝上啼叫,免得惊醒 了我的好梦,使我不能到爱人所在的辽西地方去与他会面。

“伊州歌”是伊州地方的民谣。伊州地在边疆区,是古时的伊吾国。又“辽 西”即今奉天地方。

【鉴赏2

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整日啼叫,因为它的叫 我的好梦,害我不能在梦里到辽西与夫君相会。这首诗语言 处在于其谋篇布局之妙:诗句善于设悬念,起句引起读

声总是扰了

生动自然,成功之 者的疑问,为何要“打

起黄莺儿”呢因为它总是啼叫啼叫时又会怎么样 黄莺儿啼叫时会惊扰我 的梦莺儿是在白天啼叫的,为什么会惊扰 你的梦呢因为我对远方戍边的丈 夫思之甚重,只好白天睡觉以企求梦 里与之相会。句句相承,环环相扣,通篇 自然流畅,结构浑然一体。在 置悬念的同时又为读者解开悬念,最后给人一 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在思 想意蕴上,这首诗触及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反映 了戍边兵役给战士及 其家人带来的痛苦。

【用法例释】

一、 以形容女子对爱 人寤寐不泯的思念。事后佳秀向 那个学生学会 了这首诗一一“打起黄莺 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 西。”从此, 她一思念长征的肖望东,便 轻轻地念着这首“闺怨”诗来。欧阳球 琳《将军 家的童养媳》

二、 以形容驱 赶鸟雀,以免啼叫影响睡眠。春眠 人总是倦慵不起,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古代女子不得不用竹竿驱走乱 啼的晨鸟,怨它 们惊破了一觉好梦。 薛尔康《鸟儿,你早》

【全诗】

1 / 7




《春怨》

.[ ]. 金昌绪 .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释】 ①诗题一作《伊州歌》。②打起:用竿棒驱赶。莫教:不让,不 使。 ③辽西:辽河以西,今辽宁省西部。 【题解】

这首诗语言平易清新, 蕴藏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它通篇词意联属,篇法圆紧。 每句诗都令人产生一个疑问,一句扣一句,一气呵成。首句起笔突兀,引起“悬 念”:为什么打鸟呢 ?次句点明原因,原来是“莫教枝上啼”。为什么不让黄莺 啼叫呢 ?原因在于“啼时惊妾梦”。末句画龙点睛,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女主人 公在梦中去辽西和征夫相会。辽西,汉郡名,它的辖境相当于今河北迁西、乐亭 以东,长城以南,辽宁松岭山以东、大凌河下游以西地区。唐人喜欢以汉喻唐, 所以常借用古地名。此诗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内容层层深入,感情步步深化,生 动刻画了少妇复杂的内心活动。

【赏析】

这首诗的神妙处, 就在于以层层倒叙手法, 把闺中少妇那种思念征人借物发 泄的憨态表露得淋漓尽致。其捕捉形象,新颖活泼,暗示感情含蓄蕴藉。诗句质 朴自然,不啻脱口而出,意境天然浑成,可称唐人绝句精品。

春晨,一位少妇,刚刚做上难得的好梦,飞越千里万里,与久别而又远在军 中的丈夫相会。就在这关键时刻,窗外传来一连串莺啼,把少妇从美梦中惊醒。 诗是用少妇对莺嗔怨的口吻写成的。

一句先将梦醒后打鸟的情状表出, 起得很突兀。 艺术效果而言, 这种写法 能一下子抓住读者,引起“悬念”,又符合气急、恼怒时语无次第的实际情况, 口角逼肖。二句解释打鸟的原因——“莫教枝上啼”。春莺的歌喉原是美妙的, 但少妇听来,却烦心死了。不准它在树枝上叫,这为什么呢 ?“啼时惊妾梦,不 得到辽西”。 “辽西”是唐代征东部队的驻地。 由于少妇的丈夫从军在外, 无由 相会,这里点出“春怨”的题旨, “悬念”释然。枕上片时春梦, 可以行尽千里, 在梦中会见亲人,对少妇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但梦境到底难续,既已惊梦,打 鸟何益 ?但还是要打,这不但把少妇气恼而又单纯得近乎痴稚的情态活现纸上, 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活中常有的幽默情趣。

在写作布局上, 《春怨》采用倒叙手法,一浪追一浪,后句说明前句,篇法 圆紧,语气蝉联,增添了全诗活泼的情趣。试想一下,要将篇法结构改作“离别 ——入梦——惊梦——打鸟”, 即使内容完全一样, 不免平板枯索, 化神奇为平 庸了。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诗中反映了思妇渴望与丈夫团聚的心情。 诗的起句突兀: “打起黄莺儿”。 黄莺是一种令人喜爱的鸟, 本是春天的美 好事物,但女主人为什么要把黄莺赶跑呢 ?这就形成了悬念。次句点明了“打起” 的原因:“莫教枝上啼”。 原来是她不愿让黄莺在枝头啼鸣, 但是这一句还是没 有解释事情的原委。 黄莺的鸣啭是

2 / 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fd7ffc59d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