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徐渭《龛山凯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时间:2022-05-29 19:04: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文阅读】徐渭《龛山凯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龛山凯歌 徐伟

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

从路上望去,桂琦身上有一件又红又冷的铁衣。

【注】公元1555年冬,明军在龛山沉重打击了骚扰东南沿海的倭寇。徐渭据所见所感,写下《龛山凯歌五首》,此为其二。 带枪短剑:指士兵装备有长短武器。

红冰:一作“冰红”,血凝结成的冰块。铁衣:铠甲。

1.这首诗的一两句话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5分) 2.“一片红冰冷铁衣”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描绘了战士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惊心动魄的激烈场面。(2分)在夜幕的掩护下,战

士兵们要么手持短剑,要么挥舞长枪包围敌人,用鲜血和鲜血杀死敌人。(3分) 2.①从侧而表现昨夜激战的艰苦惨烈和辉煌战果;②“红”给人鲜明夺目的视觉感受,“冷”给人强烈真切的触觉感受,这些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战斗的激烈悲壮,敌人的死伤惨重,战十们的骁勇善战。

③ 它表达了作者对参展商的钦佩之情。 翻译:

带枪的短衣,在黄昏和夜晚被包围,寒风和雪花倾泻在人们的脸上。 来朝喜看骑兵,一路凯旋,寒光照着铠甲,一片红艳。 背景:

公元1555年(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冬,明军在龛山沉重打击了骚扰东南沿海的倭寇。此役由浙江总督胡宗宪指挥,会稽典史吴成器(字鼎庵)统兵进击,遇敌死战,以一当十,大获全胜。获胜之时,徐渭正在浙闽总督胡宗宪幕府,据所见所感,写下了《龛山凯歌五


首》以及文《龛山之捷》记其事。龛山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东北五十里钱塘江边,当时有龛山寨,明军戍守于此。这组诗另一版本作《龛山凯歌为吴县史鼎庵》。 欣赏:

《龛山凯歌五首》是明代文学家、艺术家徐渭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叙写了明军与倭寇交战的场面及获胜的经过,反映了战斗的残酷与激烈,讴歌了明军将士所向披靡的威武雄姿和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全诗描写生动传神,格调激昂雄壮。

前两句写道,明军士兵,无论是短剑还是长枪,都在晚上包围军口,冒着生命危险,浴血奋战,英勇歼灭敌人。《带枪短剑》展示了武器和装备,反映出军队训练有素,重量轻。“黄昏”这个词指出了时间。在黑暗的掩护下,他突然向敌人发起了进攻。“包围”是这场战斗的特点。这表明有一个仔细的部署来消灭敌人和侵略者。“寒风吹血,人飞”。这是一个特写镜头,突出了激动人心的战斗场面。风有助于军队的力量,杀死建筑盗贼。鲜血溅在士兵身上。“冷风”一词指出了季节。在激烈的战争期间,它是在冬季,寒冷和咬人,天气恶劣。《人带血飞翔》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描述了激烈的战斗和众多的伤亡,生动地描述了敌我双方生死搏斗的场面。这句话表达了不畏严寒、不畏牺牲、英勇战斗的战士们的崇高精神和勇敢精神。

利基山的五首凯歌 【其一】

该县的一名初级官员卢米伟教黄寿穿军装。 贼中何事先寒胆?海上连年未解围。 []

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

从路上望去,桂琦身上有一件又红又冷的铁衣。 【其三】

红色油画戟碧山洼地,金色箭头入土无光消(5)。 冷雨凄风秋几度,定谁拾得话今朝。 [第四]

无首有身只自猜,左啼魂魄右啼骸。


根据遗嘱的翻译,你敢在来世再来! 【其五】

旗帜裹着金色的伤疤,在新风中被折断。军队里有吴公。 更教厮养眠营灶,自向霜糟喂铁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04882a1ba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