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我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根据境界创造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其中对于“无我之境”的定义如下:“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在王国维看来所谓的“无我之境”其实就是创作主体与客体相互统一而营造出的审美想象空间,它的存在是与“以我观物,故无我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相对而言的。王国维在此还特意引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为对“无我之境”的例证,也就是说在他的眼中这两句话是典型的主客体相统一带给读者无穷韵味的境界样式。 陶渊明于《饮酒》(其五)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位采菊东篱之下,忘情山水田园间的隐士形象。同时也是对他自身心境的真实写照。陶渊明生活在魏晋南北朝那个动荡不安的几百年里。战乱、天灾、吏治腐败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他不满意他生活时代的这种状况,因此他或托古以寓志,或寓言以寄怀。但是古代的社会和幻想的世界都是遥不可及的,现实中惟有田园中的归隐生活才是能使他远离浊世的方法。于是带着那份归隐的想法他走进了田园生活,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所期待的淳朴、率真和自然,即便潦倒贫困,却仍不悔其选择。可以说,这份纯真自然、不染尘秽的生活契合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这份心境也是追求纯真和自然的。因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真”景,却也是诗人纯真性情的流露。情感在此已经不需要刻意的说明,那一菊一山的自然之情已经涵盖了一切。 “采菊东篱下”是有主语的,主语是“我”,是诗人,表现是一种执守的境界。“悠然见南山”是另一层境界,是超脱的境界。“悠然”恰恰就是忘掉自我的境界,“见”字,有一种“现”(显现)的意味。“悠然”是审美主体的一种态度,是一种抛开自己个人的一切私利,个人得失,功名利禄,也就是一种超功利性的忘我境界,这里的“我”已经不是与对象(南山)相对立的实用主体,而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与对象(南山)一样的“物”(宇宙中的同等的物),因此,从这种“天人合一”的“以物观物”角度来看,南山(对象)与诗人(我)就浑然一体,不以外物的变化、不以观察者的喜怒为转移,显出了“本真状态”和“本真面貌”,这个。诗人以审美态度观照南山,忘掉了自己的一切世俗利害,功名利禄,只是以宇宙中的一种物来观照天人合一中的另一个物,从而达到了忘我境界,人与山都达到了本真的状态和面貌,显现出一种和谐、友好的物我同一,物我相忘审美自由境界。 所以,《饮酒》(其五)中的“无我之境”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076db62f78a6529647d53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