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之地的拼音是什么 不毛之地拼音: bù máo zhī dì] 不毛之地 - 百度汉语 释义: 不长庄稼、草木的土地或地带。形容土地荒凉、贫瘠。 出处: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成语出处 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庄王伐郑,胜乎皇门,放乎路衢。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庄王。曰: ‘寡人无良边垂之臣,以干天祸,是以使君王沛焉,辱到敝邑。君假设矜此丧人,锡之不毛之地,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请唯君王之命。’庄王曰:‘君之不令臣,交易为言,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庄王亲自手旌,左右㧑军,退舍七里。〞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不毛之地〞。 成语典故 春秋末年各个诸侯国之间不断发生争霸战挣,很多小的诸侯国了保住自己不得不向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低头。 当时,郑国地处晋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之间,郑国的国君左右为难,他常常受到楚国和晋国两个国家的挟制,不了解如何是好。最后,郑国的国君想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在这两个国家中选择一个更厉害的,这样,那个实力微小的国家一旦欺负自己,自己也能得到实力强大的国家的爱护。就这样,公元前597年,郑国和晋国结成了盟友,两个国家站在一条战线上。这件事很快就被楚国的国君了解了,他非常生气,于是就派兵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看楚军已经攻打过来了,急迅速忙让人到晋国送信,请晋国出兵援助自己。然后,郑国的国君赶忙组织士兵抵抗楚国的进攻。 双方的战挣大概进行了三个月,晋国的救兵一直没来,而楚军也始终没有撤退的意思。郑国国君看了看军中的情况,他发觉已经有很多士兵战死了,而城中也没有能够再派去战斗的士兵。郑国国君又发觉城中的粮食也要吃光了,如果这样坚持下去,郑国就会被楚国消灭的。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无奈之下,郑国的国君光着膀子,一手拿着投降的小旗,一手拿鸾刀走出城去,向楚军投降。郑国的国君见到楚国的国君就说道:“我情愿把我的国家都献给您,如果您情愿可怜我,就给我一块不毛之地吧,让我和几个老臣到那里去度过晚年。〞楚国国君一听这话,就同意了郑国国君的请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0d3d65bf4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