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么多的兴趣班,我该何去何从? ——如何正确对待各类兴趣班 案例: 某小学门口,几个家长正在等孩子放学。大家针对兴趣班的问题正在讨论: 乐乐妈妈:现在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很多,我看别的孩子都去学,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了也总想让他去上,可他却不去,怎么说也不行,我该怎么办呢?你们都给孩子报了哪些兴趣班? 童童爸爸:我们报了写作班、英语班,晚上放学后上,另外周末还学钢琴和舞蹈,孩子确实很累啊! 小雨妈妈:我看我家小雨除了学校学习,其他时候都在上兴趣班,连玩的时间都没了,看了真心疼,但又没办法! 米多爸爸:我比较想得开,孩子说不想上,就上了他感兴趣的围棋,但有时候也很担心,怕孩子不如别人…… 心理分析: 近年来,小学生参加兴趣班的的现象越来越显著。兴趣班,指的是除正常的小学义务教育要求的学习外,由学生自主选择的,为提高某方面能力而参加的学习班。有三点值得指明:时间,是课外的,正常教学之外的;参与的性质,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可能是出于学生自己的兴趣而参加,可能是学生家长要求参加的,但是不是学校组织全体人员参加的集体活动;参与内容,能提高某方面能力的学习活动,如奥数班、英语口语班、朗诵班、绘画班、钢琴班等等,但不是因为某一学科成绩不理想而参加的补习班。通常常见的称呼有:兴趣班、特长班、兴趣小组、课外辅导班、少年宫的班。 兴趣班有以下积极作用: 1、 扩大孩子交往的空间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兴趣班无疑给他们提 供了一个交往的环境、能接触到更多的小朋友,孩子受益匪浅。 2、 能通过兴趣班发现孩子的优势。幼儿时期是孩子感知觉、动作发展和思维训 练的敏感时期。适时、适当地参加一些兴趣班,有助于父母及时发现而不忽略孩子的兴趣和优势。家长的智慧就在于发现,然后加强培养,也就是顺应这个“强项”和孩子的个性去创造条件、去引导,开启其智慧、挖掘出潜能,就会事半功倍。 3、塑造孩子的个性品质。在兴趣班,孩子能跟随老师学到知识和技能。不能否认,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有枯燥的一面,这恰恰为孩子提供了“压力训练”,有机会认识到“努力”的价值,感受到荣誉、骄傲和成长,这是必要的挫折教育。兴趣学习对孩子意志力、自信心、交往能力、自我认识能力、抗挫折能力、勇敢精神等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有益处。 应对方式: 确实,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学些东西有好处 ,但望子成龙的心态有时又让父母不免走入误区。兴趣班这件事,不只是花钱上课那么简单,如果不注意,兴趣班反而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兴趣。那么,面对形形色色的兴趣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呢? 1、 报班一定先了解孩子的需求 作为家长,一定要提前了解每个兴趣班课程的特色和主要内容,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商量、讨论,看看孩子想参加哪一类的兴趣班。 选择兴趣班,首先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如果孩子性格较内向,可以为孩子选择较为热情、充满活力的兴趣班,如拉丁舞、摩登舞等,让孩子在感受欢快舞曲的同时,变得更加开朗活泼;性格外向的孩子可以选择绘画、书法等能够使人静心的兴趣班,这样可以使孩子的性格得到互补。 其次,可以按照孩子的优势智能来选,有些孩子表现出很强的语言天赋,这样可以针对他的特点选择口才班、写作班等锻炼语言功能的兴趣班;若孩子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表现较为出色,则可以为其选择手工班、舞蹈班等肢体动作较丰富的兴趣班,使孩子的优势不断得到发挥。 2、不能为了功利的目的让孩子参加兴趣班 现在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家长为了让孩子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不输在起跑线、或者想让孩子在某个方面出人头地,而强迫孩子参加某项兴趣学习。比如让孩子学习美术、音乐等就是为了后面参加考级,为升学增加优势。如果是出于功利目的让孩子参加兴趣学习,最根本的害处是:如果孩子没有机会自己找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成年后就难以具备成功所需要的想象力、创造力、内在的动力。而对于真正的成功来说,内在的动力等要素,要比才华、技能本身重要得多得多! 3、不能违反孩子发展规律地揠苗助长、急于求成,过于看重结果 家长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因为急于求成,反而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对于那些超出孩子内在发展规律、以及剥夺孩子的游戏时间和其他爱好,一心让孩子学习某种技能的做法,已经离兴趣培养的初衷越来越远,这不仅会大大挫伤孩子的求知欲、对兴趣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最重要的是,违背孩子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学习,无法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自我价值感。 如果家长只是在努力创造他们自己心目中所需要的孩子,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这样被家长催促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是无法发现自我的。其结果是,由于内心对自我价值感的严重确实,孩子的成长过程毫无快乐可言,而当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后,他也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幸福感和生存的目的。 4、 不能以特长教育取代个性教育 现在很多人将发展特长与发展个性混为一谈,认为发展特长抓得着、看得见,最容易显示素质教育成果;只要发展了特长,也就发展了个性。因此,在教育实践上,把特长教育的身价提高到不适当的程度,以特长教育取代了个性培养。其实个性不能与特长混为一谈,个性是表明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的心理和行为的综合特征,特长则是学生个性所显露的某些个别性,是学生个性心理诸要素由于发展不平衡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的兴趣、爱好和才能。在兴趣班中,既要注重特长教育,还要关注孩子的个性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1fc5b8e03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