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刘禹锡刘禹锡与竹枝词】竹枝词刘禹锡

时间:2022-12-18 12:10: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竹枝词刘禹锡刘禹锡与竹枝词】竹枝词刘禹锡

刘禹锡与竹枝词 一、竹枝词的起源

竹枝词,简称竹枝,又名巴渝辞。据《乐府诗集》载:枝,巴歙也。巴即巴郡,在今重庆市东部奉节至宜宾一带;歈即民歌。这种流传于渝东一带的民歌,古已有之,盛行在土家族的先民──巴人的部落里。

巴人善歌舞,巴人民间的竹枝词,都是能唱能跳的,类似于今于的灯歌。每逢佳节喜庆,巴人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击鼓踏歌,联唱竹枝。今天,我们已无从目睹远古的竹枝歌舞,但从宋朝孙光宪所作的竹枝词中,还可依稀看到远古竹枝词的原貌。其中一首是:

门前春水(竹枝)白频花(女儿) 岸上无人(竹枝)小艇斜(女儿) 商女经过(竹枝)江欲暮(女儿) 撒抛残食(竹枝)饲神鸦(女儿)

从这首涛中可以看到,竹枝词的原型在每句第四个字后衬以竹枝每句句末衬以女儿至于这两个衬词的确切意义,运用现在的汉语词义已无法解释。有学者考证认为,这两个衬词是唱竹枝时群相随和之声,其汉字记音已经遗失,但估计与唱竹枝时使用的道具和动作有关。竹枝词的得名,就缘于第一个衬词。 竹枝词一直在巴人民间流传,但到了唐代,竹枝词逐渐成为一种崭新的诗体形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将竹枝词从巴人民间引入文学殿堂并发扬光大的,当推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以说,竹枝词是经过刘禹锡的发掘、加工和创新,才得以广为传播并大放异彩的。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七年(公元791年)进士。


刘禹锡曾和柳宗元等参加永贞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团,革新失败后遭贬。公元822年,即唐穆宗李恒长庆二年,刘禹锡来到三峡,这期间,刘禹锡创作了《竹枝词九首并序》《竹枝词二首》刘禹锡的这十一首竹枝词,汲取了巴人竹枝歌舞的精华,色泽清莹,音调和美,具有优美圆熟的艺术技巧。至此,竹枝词终于吐露芳华,在中唐诗坛上别开生面,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宋诗人黄庭坚评价说: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清代翁方纲评说刘禹锡以竹枝歌谣之调,而造老杜诗史之地位。

刘禹锡在竹枝词的序言中,曾说他的这些诗歌,是受了屈原《九歌》的启迪而作。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作《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扬之,……”《竹枝词序》)然而,可能连诗人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三峡竹枝词在他的倡导下,会在文学史上光芒大白,后世传唱不衰。

二、竹枝词的艺术风格

竹枝词是一种综合表演艺术,集曲、乐、歌、舞于一体,唐宋时期,在三峡一带相当普及,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曾在三峡为官的陆游,其诗中就有通衢舞竹枝的记载。从刘禹锡的《竹枝词序》中可以看到歌舞竹枝的大致情形。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仟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竹枝词序》)刘禹锡采撷竹枝的地点是建平,即今重庆市巫山县,古属夔州,其时刘禹锡正任夔州刺史。

刘禹锡在建平看到乡中百姓联唱竹枝,有人唱,人有吹短笛,人有击鼓来和节拍,唱歌的人还边唱边扬起衣袖起舞。听听竹枝的乐曲,符合黄钟宫的羽调,结尾部分乐音激切好似吴地的民歌,虽然唱词杂乱分辨不清,音乐跌宕宛转,犹如卫地民歌一样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232f9320e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