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够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便是给予上天最好的作品。——题记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和睹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而在这奔流的途中,我们应做最好的自己,成就最好的作品。 苏轼,号东坡居士。少时博通经史,后中进士,深受欧阳赞赏,名满京师。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以作诗:“讪谤朝政〞的罪名入狱,即:“乌台诗案〞。出狱后,罪贬黄州,躬耕东坡,后又被贬黄州、儋州,过着:“先生年来穷到骨,向人乞米何曾得〞的因苦生活。 面对贬谪,苏东坡始终以一颗坦荡而真诚的心坚守自我,依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达而不骄,穷而不馁〞的人生信念正是苏轼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这也使他成为了“最好的自己〞,成就了最好的作品。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10岁时便能诵读古文,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后来他继任了父亲的职位,做了太史令,并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撰写?史记?。之后的种种不幸遭遇,使司马迁的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过自杀,但想到父亲的遗愿,又以古人的伟大事例来鼓励、鞭策自己,最终以惊人的意志活了下来。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司马迁终于完成了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作,为世人留下了最好的作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中国的文人里,有谁能将心净到如此境界?41岁的陶渊明,毅然放弃功名利禄,殷抛下荣华富贵,几经周折,迷途知返,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山水田园,开始了“开荒南野际,守拙园田〞的自在生活。 他忍受长期的贫困,安贫乐道,怡然自得。在菊花烂漫的季节,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落日黄昏,他“带月荷锄归〞;在战乱纷纷的社会背景下,他梦想着一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平恬静的理想社会;在闲暇的日子里,他挥洒出了一篇篇千古流传的佳作。 在生命旅途中,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成就最好的作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2531e53a7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