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书法.理念 当代书法教育的突出成就是高等书法教育的学科化与专业化特征日趋凸现。周俊杰先生在《书法教育的重要举措》一文中指出了中国书法的中小学教育如何与高等书法教育接轨。的确,少儿书法教育研究中,突出少儿针对性,又具有学科体系,能否与高等书法教育衔接与对应,也是一个大课题。我们在这个课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教学思想与学科对应 书法是文化,是艺术,大至天地宇宙、人文精神之“道”,精微至点画长短、动作提按的“技”,而在教学上,我们更倾向于书法的本体,即从视觉立场出发,关注作品风格、空间构成、点画形态等。对于学习者而言,是通过书法传统的古典名碑名帖展示给我们的线形、线质、线律以及黑白空间的美,使学生接近美、认识美、感受美。具体到教学中,我们先选取学生审美上易于接受的平和秀美一路的,技法性很强的,有如隶书《曹全碑》,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等等,进而通过读、摹、对临、背临、原大临、放大临、模拟风格创作等各种形式的课堂训练,给学生以锻炼眼、脑、手的协作能力,同时情感、意志、心理也得到发展。这也和大学书法教材集成中的《书法教学法》是相通的,这种能力训练直接指向了学生未来。 二、技法锤炼与课堂训练 书法内涵博大,往往在教学中造成了师生交流中的隔阂,如教师点评作业时说“再秀美一点”、“再平实些”、“用笔感觉很好”种种,学生听起来很是含糊不清。在课堂教学展开中强调其可操作性与程序化,即把学习的内容分解为一些具体的、可供检验的“块”,以此作为一个训练来展开。如横画的形态练习,我们会经历如下过程:1.自由书写。2.依帖之意,尽量接近字帖上的横画之势。(学习观察、钩摹还可以放大复印观察。)3.比较看,自己写的离帖上的还有多远,哪儿接近了,哪儿不对。4.再书写。5.谈书写动作过程(起笔、行笔、收笔经历了哪些细腻的动作以及提按、转折、方圆等)。6.学生掌握动作规律,熟练书写,巩固书写行为,手指、笔、纸、墨熟练配合。7.横的变化形态,即一个字可能有几个横,长短、粗细、方向、角度各异,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借助工具如铅笔、直尺等),尝试表现横的变化。如此,一个横的练习我们大致需要三至四个课时,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训练里感受到的是发现后的惊喜、成功后的再挑战,同时他们开始感受规律,触类旁通,注意学习方法,这样再学其他点画形态便相应容易了,我们的方法就是要使有限的课堂训练带动课外行为。当然,我们的分解,是在整合基础上有计划地展开的,同时在经历了分解性的练习后,阶段性地进行整合,如笔画教学后,我们要求学生准确完成各个点画的细腻动作,在进行了空间训练后,要求精细表现线条组合及空间关系,进而,注意动作、空间、章法,更趋综合。由此,从整合到分解,再回到整合,在反反复复的训练中,学生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三、书法临摹与书法创作 临摹与创作是书法学习的两大命题。临摹阶段观念的培养、技艺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创作质量,同时创作又带动临摹的提高。少年宫的临摹教学本身就是指向创作的,每一个训练展开都针对创作所需要的笔法、墨法、章法,把创作作为教学来展开,这本身也很有挑战性。包括一张临摹作品的完成以及集字创作、模拟风格的创作、自由创作,我们把每一个训练过程都作为推动学生书写的动力。学生在创作练习中,看到了自己的成功,完整的作品、成功的字象,他们会信心百倍,发现了不精彩的地方,教师引导他们分析原因,这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再学习欲望。临摹与创作在书法教学中交替、往返,以临摹指向创作,以创作带动临摹的思路。 以上阐述,我们还可以深入展开,并且就课堂上的每一个训练来展示,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将少儿书法教育的理念及操作过程中的程序进行梳理,让它走向社会,走进更多的学习书法的少儿朋友中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305628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