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与童谣 作者:品生 来源:《丝绸之路》2014年第01期 童谣是歌谣的一种,属于民间文学范畴,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并在群众中不断流播,不知经过多少代人的加工整理和完善,才得以传承至今。它的内容涉及世运人事、社会哲理、生活常识、天气自然等各个方面,丰富多样,包罗万象。 它形式短小,语言单纯,容易记忆;而且韵律响亮,琅琅上口,适合儿童接受和传诵;有的还形象逼真,诙谐有趣,常常使人产生遐想。尽管流传下来的童谣反映的是过去时代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状况,与我们今天的环境有一定距离,但让孩子们多了解一些历史,增长一些见识,从中获得营养,肯定是有益的。 可以说童谣是给人生最早打开的一扇知识小门。孩童的记忆犹如一张白纸,童谣便是最先染上的颜色,它刻印在脑海深处,不会轻易抹去,甚至一生都无法忘掉。 小时候,母亲给我说过的那么多的童谣,至今仍清晰地浮现在脑际。那时每到夜晚,母亲在被窝里搂着我,一边哄我睡觉,一边喃喃自语:“噢、噢,睡觉觉,明天做个大花花袄;大花袄、大花袄,穿到街上狗娃咬。”“噢、噢,我娃乖;我娃乖了穿新鞋,我娃不乖穿旧鞋。”有时小娃给大人厮禁,母亲便将我抱在怀里,念着歌谣哄起来:“摇罗罗、磨面面,我娃是个亲蛋蛋;明儿起来吃啥饭?吃的鸡蛋下挂面。”有时母亲在炕头纺线,我躺在一旁,她就说开了:“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挨鞭杆;丢到沟里没人管,野狼叼去没人撵。”“盘盘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剩下几个给哥哥;哥哥吃了一个果,姐姐拿了一个果;剩下一个给外婆,外婆吃了笑呵呵。”临近年关,母亲的童谣又换了新内容:“做啥好?过年好。穿新衣,戴新帽,吃白馍,砸核桃,老汉着气娃热闹。” 等我稍长,便常听母亲说一些人情世故方面的歌谣:“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不怕笆笆没齿儿,单怕匣匣没底儿。”“好男不在家当,好女不在嫁妆。”“走到山里打柴,走到河边脱鞋。”“光脚不怕穿鞋的,上山不怕打柴的。”“穷汉甭说富汉,老年甭提幼年。”“狗咬穿烂的,人向有钱的。”“有了一顿,没了契棍。”“没了给一口,胜过有了给一斗。”“出门观天色,进门观成色。”“出门门槛低,进门门槛高。”“爹有娘有,不如己有,给了媳妇隔道手。”“跟着啥人学啥样,跟着和尚学烧香。”“样样精通,样样稀松,艺多不养人。”“苜蓿地里刺蓟花,别人不夸自己夸。”“宁来好汉一刀,不跟二木狗子结交。”也有生活常识方面的:“吃不穷,喝不穷,安排不到一世穷。”“三单不抵一棉,三棉不抵腰里一缠。”“早起开门窗,晚上睡得香。”“前椿后槐,必定发财。”“小儿不定定,定定就有病。”“洗头洗脚,强出吃药。”还有物候气象方面的:“雪压菜子花,麦打石七八。”“早烧(s hào,指朝霞)不出门,晚烧行千里。”“猛晴没好天,等不到鸡叫唤。”“云往东,一股风;云往南,水漂船;云往西,水急急;云往北,推个车车晒干麦。”“早上立了个秋,晚上凉飕飕;晚上立了个秋,热死个老黄牛。”“过了冬至,长一枣刺;过了腊八,长一杈把;过了年,长一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381d54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