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白鹅》解读 作者:叶凌 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1期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好教材必须建立在对教材的透彻理解上。深入钻研教材,才能胸有成竹。对教材的理解离不开四个方面:1.对教材基本内容和思想的把握。2.对教材叙述结构和章法的梳理。3.对教材语言表达特点的赏析。4.基于年段要求对教材教学价值的定位。立足丰子恺的散文《白鹅》,融合上述四方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对丰子恺的散文《白鹅》这篇教材进行解读:1.好一只“高傲”的白鹅。2.好一个典范的结构。3.好一篇漫画式散文。4.好一串生长的资源。 一.好一只“高傲”的白鹅 《白鹅》这篇课文,是漫画大师丰子恺的一篇状物类散文。作者抓住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这三方面为我们塑造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在嬉笑嗔怪的语言中蕴含着自己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白鹅》又名《沙坪小屋的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迁居重庆,在沙坪坝正街以西的庙湾租地,自建住房。那是一所极为简陋的平屋,他把这所小屋命名为“沙坪小屋”。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他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这样一只“高傲”的白鹅在抗战期间为作者解忧,让作者的生活平添了几分乐趣。 二.好一个典范的结构 文章运用了总分结构来布局文章,每一个部分也有一个中心句,是学生学习篇章结构的典范。开头,先交代了白鹅的来历和“我”对它的初步印象——“性格傲慢”。然后,作者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下文,分别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具体展现白鹅的“傲慢”之气。作者在谋篇布局时还做到了详略得当,详写了白鹅的吃相。 写白鹅的叫声时,与狗进行对比;写它的步态,与鸭进行对比;写白鹅的吃相时,与附近的狗进行对比。在一系列的对比中,不难看出这只白鹅的“傲慢”真是非同一般。 三.好一篇漫画式散文 1.漫画式的“印象描写”。 作者采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印象描写”,寥寥数笔,就把白鹅“高傲”的特点突显出来。作者笔下的白鹅虽然固执,却尽职尽心,一视同仁;虽然有些迂腐,却镇定沉着,质朴率真。 2.漫画式幽默诙谐的语言。 (1)词语通俗准确:“左顾右盼”、“厉声呵斥”、“三眼一板”、“从容不迫”这些成语信手拈来而又恰到好处。 (2)句子生动有趣:“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语言富有儿童式的天真和幼稚。 (3)称呼有趣。“鹅”,“雪白的大鸟”,“高傲的动物”,“我们的鹅”,“鹅老爷”,“我们这位鹅老爷”,多种称呼相映成趣。 3.对比、反语的手法。 漫画一般具有幽默讽刺的元素,而作者更是大量运用了对比、反语的写作手法。 (1)善用对比突显特点。 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示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猥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对比之后,白鹅幽默风趣的形象跃然纸上。 (2)运用反语明贬实褒。 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掬。白鹅在丰子恺的笔下已然不是动物,而是一位率真、不通世故的儿童,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四.好一串生长的资源 课标中指出:处于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基于课标要求,本文为我们提供了以下资源: 1.《白鹅》这篇文章属于一篇状物类散文,对于学生阅读此类文章提供了一个学习总分篇章结构的典范,并在语境中习得对比、反语等写作手法,进而能不拘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为学生学会抓住主要特点描摹事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以学习作者从几个不同方面表现同一个中心的选材技巧并在材料安排时做到有详有略。 3.教材除了文字文本呈现外,还呈现了丰子恺的关于鹅的两幅漫画,形神兼备的漫画从多个角度对文本进行形象地诠释。丰子恺这种随笔配漫画的形式,不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还充分激发了学生阅读此类散文的兴趣。 综上所述,《白鹅》这篇散文明贬实褒。所以,需要我们带领学生对文本语言中的“语文知识”进行梳理掌握,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幽默诙谐的行文风格,同时学习作者为了状写白鹅的“高傲”而采用的多种手法,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语句的语境义。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语文阅读教学才更加有效有趣。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新桥实验小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3db2c2907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