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题画诗鉴赏

时间:2022-03-19 10:15: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歌鉴赏之题画诗

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题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一体艺术境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一.诗与画的关系 珠联璧合 相映生辉

1.重形象(塑造形象) 用语言文字 用色彩线条

2.重意境(营造意境) 意就是主观情志 境就是客观物象 二.诗与画结合的方式

(一)因诗而作画——诗意画 (二)因画而题诗——题画诗 三.题画诗艺术表现手法举隅

(一)画写物外情(区别于照相)诗传画外意(区别于解说) (二)不即不离 (既不脱离画面的内容,又不拘泥于画面) 虚处传神 (取长补短,从画的空白处补充升华) 四.题画诗鉴赏策略

题画诗最重要的在于诗与画的结合,一些诗是从画面本身入手,着重写画的精妙和灵韵,鉴赏这些诗首先要将原画还原,然后说出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最后再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步骤:还原画面+写作手法(如何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五、题画诗艺术表现手法举隅 (一)化静为动 动静相生

绘画是空间艺术,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是静止不动的;而诗歌是时间艺术,它可以对审美对象进行动态的描写,以表现出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化动为静、动静相生,正是题画诗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所谓化静为动就是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即使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得到画面的图景,甚至是如果去掉诗歌的题目会让读者觉得这不是一首题画而是一首写景诗。如2006年全国卷Ⅰ的诗歌鉴赏题: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如果去掉这首诗的题目和序言,简直就是一首描绘牧童骑牛场景的诗,郊野、石块、竹林,构成一副由远及近富有层次的画面,峥嵘写出郊野的形,绿写出了郊野的色,倚更是写出了画面景物的动作,赋予画面以动感,诗人以诙谐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后四句活画出诗人既怜石又爱竹的心理,让人忍俊不禁。所以第一问可以答为:1)这首诗的内容可分为二层,前四句为一层,高度概括了画的内容——石、竹、牧童、牛;后四句为第二层,是诗人对画的内容的想象发挥,把画中的内容当成了眼前的现实,将景物写活了,生动有趣。 再如2008年宁夏卷高考题蔡肇的《题李世南画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诗的首颔两联把野水写的有声(潺潺)能动(落涧,把秋风写的有声(瑟瑟)能动(吹林



1




鉴赏策略。这类试题就是考察题画诗化静为动的特点,所以在回答问题时要答:这首诗运用联想化静为动,使画面上的景物、动物、人物活动起来,使画面更具生命力,使画面富有动感,生动有趣或生动形象,便于渲染气氛表达情感。 (二)化实为虚 虚实相映

所谓实,就是指具体的景致物象;所谓虚,就是指抽象的思维活动。

画面由于受画幅的限制,不可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所画对象的内容,所以绘画的很多内容需要我们面对画面,展开想象,想象出画面应有而没有的景物。而题画诗恰好弥补了绘画的这一不足,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而且写画面上没有的景物,化实为虚 虚实相映。2008年宁夏卷高考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解析:实际上,这道题的第一问的是画面上有什么景物,第二问问的是画面上没有而诗中却有的景物有哪些。很显然,扇面应有野水、山间、树林、村人抱瓮,而水声、风声、村庄、寺庙则是诗人根据画面内容想象出来的。但是,这种想象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合情合理的艺术发挥。又如苏轼的《春江晓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有画面实景,又有想象之景。

鉴赏策略。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弄清哪些是画中之景,那些是画外之景。

答案:这些景外之景的描写运用了想象和化实为虚 虚实相映手法,使画面上的景物活动起来,变得有声有色,体现了画外之景和画外之趣,拓展了画面内容,使画面内容丰富多彩,便于诗人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诗歌就是来抒发思想情感的,当然,题画诗也不例外。不否认有个别题画诗的作者悟透了画作的意蕴,用诗歌来表达画作的思想情感。大部分的题画诗是借画面上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其真意不在赞赏画面和画家的技艺,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答这类题不用太注重画面,只需用简单的几句话总结一下画面的主要内容,着重突出的是要找到画面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接触点,即这幅画哪里令诗人最有感触。然后将作者的手法点明,比如最常见的就是托物言志、拟人,借物抒怀等,然后根据刚才说的接触点,将作者的思想感情点出。 步骤:简单的总结画面+写作手法(如何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的接触点+表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如明人徐渭自题《墨葡萄》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人买,闲抛闲掷野藤中。自己题自己的画作,当然,诗意与画意浑然一体。作者把自己一生的怀才不遇、人生的不平、郁勃之气,通过笔墨宣泄出来。读完此诗,再看画作,那点点撒落的,不知是墨还是泪。元诗人王冕自题《墨梅》诗:吾家池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借诗表达了自身淡泊名利、一身正气的思想。 再如: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2




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作者句句是在写白鹭,有句句是在写人,写自己。四句诗塑造了 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这首诗看似在题画作,实则是在借画抒情。

鉴赏策略。在鉴赏题画诗时,不能单纯的把诗歌理解为写景诗或状物诗,不同的绘画题材在中国画家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如梅之冷艳高雅、竹之清雅高贵、兰之坚贞高洁、菊之不畏风霜、山水之逸士优游、渔家之闲适自在等等,因此读题画诗一定要体味诗人借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题画诗或谈论画作的艺术造诣,或咏叹画面的意蕴抒发自己的感情,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或是宣泄内心的不满。 (四)正侧相映 睹影知竿

好的题画诗往往语约义丰,写法灵活。或起承转合,舒卷自如;或背面敷粉,正侧呼应。构思极尽腾挪变化之致。 (五)寓理于物 启人心智

一个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处理,就会变成普遍性和诗意的东西。——歌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画竹 郑燮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遒。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诗中的龙孙指什么?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哲理的。 答案:.“龙孙指的是初长的幼竹(竹笋的别称)。用的固定不动与的生枝拔节作对比揭示了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哲理。(或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这一哲理。

(六)象外传神 形神兼备

运空灵之笔,写物象之神,以表现象外之旨,画外之趣。 (七)味嗅视听 诸觉交融

绘画是视觉艺术,它通过优美的构形与明丽的色彩诉诸人们的眼睛,这是它的审美特征;但是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诸如触觉、听觉、嗅觉等则难以表达出来。诗歌是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够表达出日常生活中种种不同的感觉,以弥补绘画艺术的局限。

(八)亦真亦幻 以幻显真

画面上的艺术形象与诗人的审美想象有机地交融在一起,眼前似真似幻,心中恍惚迷离。这种幻觉表现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52e0ca71b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