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到底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10-06 05:20: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之四,全诗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是由多种意象组合而成,颇具象征意味的感怀诗歌。全诗简练却意趣无穷,前三句均采用了比喻手法。尤其一、二句,作者巧借典故,破空而来,暗喻修辞。全诗曲折表达了对心爱女子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末句以画龙点睛之笔点明旨意,令人豁然开朗。

接下来,我们就一句一句来解读这首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

化自《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舀”。字面意思是,曾经观过沧海的人,对于细流弱水,是不会再入眼的。大海苍茫广阔、雄壮浩瀚,它的境界是河流湖泊无法比拟的。

除却巫山不是云

第二句的“巫山云雨”意象一般认为源于宋玉《高唐赋》,楚怀王“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神女辞别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除却巫山不是云”与首句呼应,意思是巫山之“云”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其他地方的“云”无可比拟,称不上“云”。

两个典故经过作者的刻意编排,难见斧凿之痕。对于美好女子的赞美,作者没有华丽的形容铺张,而是以否定其他事物的方式让描述的对象屹然耸立,这种反常道而行之的创作技巧堪称绝妙。

这两句诗中以“沧海之水”、“巫山之云”暗喻心爱女子,可通其文意。至大至美的“沧海”突出女子宽容的胸襟、包容的气度、广博的涵养;而“巫山云”则展示女子轻盈的身段、飘逸的神态、多姿的风貌。就此而言,诗中赞扬的对象,既可以是亡妻韦丛,也可以是年少时的情人崔莺莺。


取次花丛懒回顾

如今信步经过“花丛”时,却懒于回头观看了,表示内心对女色已无波澜。

第三句以花喻人,作者所表达的心境不是“万花丛中过,片也不粘身”式的潇洒做作,而是情到深处,万念俱灰的真诚。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什么样的原因,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人,让元稹如此呢?

末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作了回答。

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生平是尊奉佛道的,白居易就曾赞他是“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这里的“修道”,可能是修心养性的皈依,有了宗教信仰,有了精神寄托,从而可以达到“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境界。另一半则是为了“君”,而“君”指的是谁呢?到底是崔莺莺还是亡妻韦丛,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这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情意,这种境界,这种可以穿越千年,仍然动人心魄的诗词之美。

有些人声称我写了一大堆,不清楚什么意思。 实在没有办法,我只能简略的总结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我曾观过沧海阔,不会再看细水流。 我曾阅过巫山云,无心再赏岭头云。 如今信步过花丛,懒于回头不动心。 若问此行缘何故,半为修道半为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57724bc01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