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赏牡丹》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1 23:13: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子规》《赏牡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了解咏物诗或托物寄情、或托物言理的特点。 2.能运用品读关键词句、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咏物诗。 学习《子规》《赏牡丹》,能掌握咏物诗常见艺术手法,链接高考,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咏物诗鉴赏的步骤:1.抓住描摹物态的关键词分析物的特点;2.抓住流露情感态度的关键词分析,体悟诗中寄寓的情志。引入第3步: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方法,加深印象,为本节课所学内容做铺垫。 二、鉴赏《赏牡丹》《子规》,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一) 鉴赏刘禹锡的《赏牡丹》

1.诗人笔下的牡丹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对牡丹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 提示:观物要紧扣文本,抓住描摹物态的关键词(真国色、动京城) 2.诗人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描写牡丹?

提示:诗人为何写芍药、芙蕖?芍药、芙蕖又各有什么特点?“国色”有何含义?

分析艺术手法的方法小结:表达了什么内容?表达有什么效果?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 (二)鉴赏顾况的《子规》(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

——设计意图:运用课堂所学方法,学以致用,课堂反馈。落实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三、拓展阅读

1.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参考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总写诗句)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结合文本分析)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分析手法效果)

2. 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参考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




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3. 10全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 参考答案:1)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601ba7033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