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民居建筑形成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2-12-28 04:20: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影响土家族民居建筑形成的因素



摘要:地处鄂、湘、渝、黔交界处的土家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吊脚楼。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吊脚楼成为土家族的传统民居建筑。既顺应自然,又灵活多变的干栏式建筑布局带给吊脚楼独特的风韵。 关键词:土家族;吊脚楼;形成因素



土家族是分布在中国内陆中西结合部武陵山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地处鄂、湘、渝、黔交界地带。土家族民居建筑,保留了江南古百越民族干栏是建筑特色,其民居以干栏式木构架吊脚楼最具代表性。干栏式木构架吊脚楼造型别致,其主要特征就是以木质结构为主,底部架空,基址地面不一定在同一个水平面,以木柱做主要支撑;其屋柱板壁多采用杉木,屋柱之间用长短不一的木枋开榫衔接;柱根数多为奇数,立柱越多、越高,其规模也就越大。土家民居建筑在造型结构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字型——一种独立式小型民居,多为一般农户采用;L型——在一字型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是土家族民居中最普遍、固定的一种类型,其厢房通常是吊脚楼形式;U型——在L型基础上即在正屋另一端再加建一处厢房而形成,这是比较富裕的土家人的居所;四合型——在U型的基础上形成的四方围合的形式,这类吊脚楼则是经济富裕的土家户的居所。总的来说,土家族的民居建筑,展现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而且极富灵动的面貌,除了因地制宜地建造之外,这是建立在充分考虑其功能的基础之上的营造。建筑本是为满足人的需要而营造,只要是为人所营造的建筑都具有两重功能: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1]

所以建筑既受到其本身所处的地理环境影响,也受营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土家族的干栏式木构架吊脚楼也不例外。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自然地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历史文化因素。

一、自然地理因素

“民族建筑与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2]少数民族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对其本民族的建筑有重大影响,水源、土地、地势和资源都是选址的主要因素。土家族地处鄂、湘、渝、黔接壤地区,这一地区属于云贵高原的延伸部分,是由一系列山脉组成,土家族人民就生活在这片重叠的山岭之中,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农业民族。这片地区除了有崇山峻岭之外,也有大量河流,大小河流遍布于土家族聚居的广大地区。山区地势和充足水源,对土家民居建筑有很大影响。“山区地势陡峭,适于盖房的平坦空间较少,争取和扩大使用空间,成为山区民居中—个重要问题。[3]充足的水源则满足了土家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土家族人民为了适应山区的地势环境和多雨、多雾、潮湿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依山傍水,营造成干栏式的民居。干栏式建筑,高悬地面,通风干燥;分层筑台,视坡度陡缓在台地上建房;设宽敞的前廊,扩大户外空间;楼层增建阁楼、望楼,利用悬挑争取空间。灵活多样地建造,争取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空间克服山多地少的劣势;时,随山势变化而展现出层次,有的平行于山地等高线,有的垂直于山地等高线,其走向依山势起伏而变化,随山势的升高而层层升高。土家人结合地理条件,应自然,力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土家人的居所,多惯于依山傍水的地方,以姓氏聚族而居。[4]土家族民居建筑多坐北朝南,这样既可以避风御寒,又能朝阳取暖;而背山面水的吊脚楼,则可以更好地利用山水地势,为生活提供便利条件,更有一种意境美。另外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土家族居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与中原地区接触地带,使得土家吊脚楼饱含两大文明的交融信息。

二、社会经济因素

“建筑的诞生出于社会生活的需要。[5]为了解决生存居住问题,人类发明创造了建筑。虽然建筑的营造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时候,但归根到底来说建筑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此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会导致建筑水平的不平衡。在整个历史发展长河里,土家人民居于山区,生产力水平不高,所以其建筑水平很低,其民居建筑及其简单,只是简单的木质建筑;到土司制度时期,当时的经济属于封建领主式经济,经济发展水平增高,“干栏建筑成为土家族先民比较普遍的一种房屋样式”[6];改土归流之后,土家地区归于流官管制之下,转变成封建地主经济,汉族生产方式传入,生产力水平提高,此时的干栏建筑样式增多,其内部结构也发生改变;到了晚清、民国时期,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土司陋规的废除,以木、瓦结构为主的干栏式建筑逐渐成为土家人的主要民居建筑;而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经济出现较大进步,各种现代化的建筑技术也被运用到土家民居建筑身上,此时的土家民居建筑出现了新变化,干栏式木构架吊脚楼逐渐被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砖瓦房所取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带给以土家民居建筑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影响了一代一代土家民居的发展。

三、历史文化因素 历史因素、文化交流以及民族传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就土家民居建筑来看,土家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巴人,在原始社会,古代巴人的居住方式主要是穴居和巢居;而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社会的进步,才在穴居和巢居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了后来的干栏式建筑。而土家族地处巴楚两大文化的碰撞地带,文化的交流也带给了土家民居新的特点,尤其是当时先进的汉文化的传入更让土家族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提高;战争的发生以及改土归流的开展,大量的汉族农民和手工业者迁入,也带来了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客观上推动了土家地区生产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农耕水平的进步;汉族百姓迁入带来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带来先进而且丰富的建筑技术;此时的土家人民逐渐告别了“蒙昧时代”[7],拥有了一定的科技力量,其建筑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而土家族本身的民族传统则是土家民居建筑的灵魂。“建筑常依照其所用者之意志、

[8]

情感、习惯等为最适合的设计之。所以一个民族建筑的表现,其实反映的也就是这个民族的特性。土家传统民居——干栏式木构架吊脚楼反映了土家人民的民族情节,也反映出土家儿女追求自由、包容大度的特性:土家族传统民居采用木构架建筑,有很强的自然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这也是木结构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木结构建筑便于组合,形态多变,自由灵活。同时也便于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容纳天地一切事物,可见其胸怀宽广。土家人就像他们营造的建筑一样,充满了灵气。

总的来说,土家族民居建筑的最终形成主要受到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干栏式木架构吊脚楼是他们共同作用下的产物。鄂、湘、渝、黔交界处,此类建筑可谓是最常见,其带来的意境已经远远超越了它原本的功能——民居。“构成建筑意境的意象,在景观性质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文景观意象,另一类是自然景观意象。[9]吊脚楼的存在已经兼具这两个意境,更进一步地将自然与人文相融合,形成独特的意境。在山水交映之中,极具民族风情的吊脚楼带给人无尽的美感;自然与人工融合成天然的最真实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60b8800cc175527072208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