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和第二章 1.外部效应: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2.公共物品:由国家或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3.资源配置:广义的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4.财政: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因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5.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第三章 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2.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3.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以Eg表示。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4.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MGP表示。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5.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6.资本—劳动力比率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 7.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 第四章第五章 1.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五福所形成的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 2.财政投资性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是财政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基础设施: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 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 广义基础设施,还包括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4.财政投融资:财政投融资是以国家的制度、信用为基础,以邮政储蓄、年金等各种公共资金为来源,为实现国家的政策目标,并从国家整体的角度,对应由受益者负担的领域,有偿、统一、有效地分配资金的政府投融资活动。 第六章 1.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 2.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指当期的缴费收入全部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金开支,不留或只留很少的储备基金。 3.财政补贴:是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 第七章 1.政府收费:政府因履行职责向一部分单位和公民提供直接服务而得到的政府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 2..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 第八章 1.纳税人和负税人: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课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 3.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同一按一个比例征税。 4.累进税率:是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 5.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现象。 6.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归属于直接税。 7.税收努力:税务当局征收全部法定应纳税额的程度,或者说是税收能力被利用的程度 。 第九章 1.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2.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确定的。目的是控制支出规模, 3.零基预算:是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的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 4.政府采购制度: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 第十章 1.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有逆差即财政赤字。 2.预算赤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赤字。 3.决算赤字:是指预算执行结果支大于收,出现赤字。 4.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应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 5.财政政策:为实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调整财政支出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相应的措施 6.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6172a8850e2524de5187e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