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空间研究——以锦州“吹糖人”和“糖画”为例

时间:2022-08-03 19:37:4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Research 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ving SpaceTaking Sugar-figure Blowing and Sugar Painting in

Jinzhou as an Example



作者:张晶茹

作者机构: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出版物刊名: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页码:25-30

年卷期:2018 5

主题词:民间传统手工艺;生存空间;吹糖人;糖画;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保护好其生存空间是发展非遗项目的基本要素,起到了维系其生存状态的重要作用。合理安排其生存空间可促使非遗项目更好地发展。但随着社会发展,锦州"吹糖人"和"糖画"的生存空间屡遭挑战。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销声匿迹,到如今非遗保护浪潮使其再获发,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出现导致这些民间传统手工艺者开始变得茫然失措,社会认同感持续下降导致其生存空间愈加狭窄。如何保护这种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空间是当下我们能否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因素。通过介绍锦州"吹糖人"和"糖画"的基本情况,探寻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空间,并为这些传统手工艺者探索切实可行的生存之路,以期进一步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6ef09fc65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