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下弦月_下弦月是什么意思 下弦月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因为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所以叫“下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下弦月的相关含义,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本定义 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这种月相叫“下弦”,这时的月亮人们称为“下弦月”。 形成原理 就是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你只要记得:“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半边天空,西半边亮。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半边天空,东半边亮。 上弦月一般是初七初八是有,下弦月是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有。 星象说明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这种“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残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由于我国农历日期是根据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国古代的劳动*有时靠它来判断农历日期及夜间的大致时间。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 上弦月 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的西边天空,月面朝西,日落黄昏后才出现。 下弦月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的东面天空,月面朝东,日出黎明前才出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797a5ef2b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