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重情娱人的宫廷舞蹈

时间:2023-03-08 16:38: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汉代重情娱人的宫廷舞蹈

一、宫廷乐舞

“在汉代社会中,宫廷皇室是歌舞艺术的主要消费者,同时也是支持歌舞艺术生产的主要经济实体”,宫廷乐舞不一定产生于宫廷,只要是进入宫廷、服务于宫廷的舞蹈都属于广义的宫廷乐舞,当然主要指的是宫廷宴乐舞蹈。“宴乐舞蹈是供做欣赏娱乐、具有表演性质因而具有艺术品格的舞蹈,这类舞蹈的系统,就是历史文献上一直被儒礼所排斥的俗乐舞。”宴乐舞蹈顾名思义,指的是在皇家贵族设宴饮酒场合所跳的舞蹈,也写作“燕乐”。宫廷乐舞来自于民间,但与民间乐舞所不同的是,宫廷舞蹈更加规范化,有皇家丰厚的物质供养作为保障,形成了服务于统治者享乐的专门舞人和乐师团队。狭义的“宫廷”指皇家,广义的“宫廷”指的是整个上层社会,所以宫廷乐舞的范围不能仅限于皇家宫廷,更包括了服务于贵族王侯、富贾豪强的上层社会乐舞。宫廷乐舞正是我们搜寻一个时代典型性、代表性乐舞的重要依据:一方面能够进入宫廷,服务于上层社会的舞蹈,其自身必然是技艺、表演都令人称绝的,因此它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乐舞成就;另一方面,我们研究古代舞蹈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古代文物和文献记载,而有所记载和保留的可考对象中大多是宫廷舞蹈形态。 二、代表人物

汉代俗乐舞的大发展与上层阶级对于歌舞的喜好和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皇家到诸侯,豢养女乐成为当时极为普遍的情况,甚至成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当时女乐的社会地位确实极其卑下,但她们精妙的舞技、卓越的舞蹈才能却大大推动了汉代乐舞艺术的发展。由于汉代早期统治者本身出自平民,加之对乐舞的特别迷恋,使得一部分歌舞伎人脱颖而出,一跃成为皇室后宫中的一员,如戚夫人、李夫人、赵飞燕、王翁须等,皆因曼妙舞姿,得到帝王的宠爱。然而,显赫的地位并没有使这些伎人摆脱悲惨的命运,政治上的黑暗和残酷反而使她们大多成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给后世人们留下了无限哀叹。 (一)戚夫人

戚夫人,西汉初年歌舞名家,汉高祖刘邦的宠妃,善跳“翘袖折腰"之舞。戚夫人貌美聪慧,会弹奏各种乐器,精于楚歌楚舞。《西京杂记》中写道,“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


所谓《出塞》《入塞》《望归》,皆是当时楚地的乐曲,而“翘袖折腰”则是一种具有楚地风格的舞蹈形式,而非一个具体舞蹈的名目。从出土的汉画像石看,“翘袖折腰”似乎是一种向旁侧折腰至九十度,双臂平行置于耳旁,甩袖平伸,面向观众的舞姿。这一姿态既有难度又很别致,充分展示了一种俏丽古拙的艺术风格。戚夫人的“翘袖折腰”舞态是汉代舞蹈“屈、曲”审美倾向的典型代表。从先秦楚国到汉王朝,“细腰”一直作为女性的审美标准。舞蹈中,通过折腰的形式,突出了“细腰”之美,再加上袖的柔和婉约,更强调了“S”形的屈曲体态,能够充分表现出女性风姿卓越、温柔秀丽的美好形象。因此,戚夫人的舞蹈具有独特的魅力。戚夫人受高祖宠爱,常与刘邦即兴歌舞。《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刘邦晚年,欲改立戚夫人之子为太子,事不成,刘邦召戚夫人至前,感叹道:‘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闻言,立即泪下。高祖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戚夫人听后悲从中来,泣下如雨,不能成舞。”最终,戚夫人没能摆脱悲惨的命运,被吕后毒害致死。 (二)李夫人

李夫人名李妍,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妍出生在一个世代为歌舞艺人的家庭,自小被作为歌伎舞女培养,她的哥哥是汉武帝时期音乐造诣很高的李延年,《汉书·李延年传》中写到:“延年善歌,为新变声。是时,上方兴天地祠,欲造乐,令司马相如等作诗颂。延年辄丞意弦歌所造诗,为之新声曲。而李夫人产昌邑王,延年繇是贵为协都尉,佩二千石印绶,而与上卧起,其爱幸埒韩嫣”《汉书·外戚传》曰:“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就是说李妍开始只是出身倡家,由于色艺双全,一次平阳公主在汉武帝面前的推荐,使她的地位得到改变,成为倾国倾城的李夫人。《汉书·外戚传》中写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就是说李夫人的。虽然史籍对于李夫人的记载并不多,但是我们根据《汉书·外戚传》所讲的“本以倡进”可以推断李夫人应该是专业舞人出身,具有一定的技能训练基础,在舞蹈表演上有其鲜明的特点,因而能引发汉武帝“妙丽善舞”的称赞。所谓的“妙丽善舞”主要说的是李夫人美丽,而且善于跳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852c5227c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