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蛩》教学设计 付晶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歌中的童真、童趣,并根据诗歌意境进行涂鸦。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新学期的第一堂国学课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在此之前,同学们在国学课上已经学过了很多首古诗,谁愿意站起来为大家展示展示呢? 大家读得真好!看来同学们对古诗都非常地热爱,今天我们也学习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和刚才同学们表演、背诵的那些都一样,是写我们小朋友的,这首古诗的名字叫《蛩》。 (老师板书课题) 这个“蛩”,是一种可爱的小昆虫,今天我们称为蟋蟀。请大家跟着老师读一次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首诗的作者叫朱继芳,也是一位唐代的诗人,他这首诗中,有一位和你们一样调皮可爱的小朋友,大家想认识他吗?那就一起读一读古诗吧?注意读准诗中的每个字、词。 2.谁想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朗读?(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全班读) 3.大家读得真棒,老师也想读,好吗? (老师示范读,读出不同的版本) 4.谁能够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呢? 5.谁又能读得和老师的不一样呢?(鼓励学生读出个性,特别优秀的让其它学生跟读一次。) 三.精读理解 孩子们读得很真好,我们一起走进古诗里去看一看,玩一玩吧,听?你没有听到什么声音呢? (唧唧的声音) 这声音真好听,(随机指着学生)你听到了吗?你听到了吗?是谁在叫呢?(蟋蟀在叫呢) 多好听的声音啊,大家想一想,正在屋里的你,正用什么样的姿势在听呢?(学生模仿) 大家听得可真专注,对呀,我们要安静一点,才能听到呢!来,跟着老师轻轻地读诗歌前两句好吗? (轻轻读:一蛩/何唧唧,吟入/儿童心) 老师来扮演蟋蟀,同学们来读古诗好吗? (老师:唧唧 学生:一蛩/何唧唧,吟入/儿童心。) 大家读得很真好,来,同学们,听到这蟋蟀的声音,你真想…… (学生回答。预设:抓住它 看一看……) 大家回答得真好,我们都被这叫声迷住了,我们出去看一看吧。可是—— (引导学生回答:没有找到蟋蟀) 你从哪儿看出来,我们没找到蟋蟀的呀?(篝灯无处寻) 对呀,孩子们怎聪明,知道什么是篝灯吗?(提示孩子看注释) 同学们真会读书,请大家再认真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了什么?(明明听见它就在竹篱外面叫,却找不到) 唉,真遗憾啊,找不到啊,同学们要怎么读这一句呢? (惋惜地语气:只在竹篱外,篝灯无处寻。) 三.表演入境 同学们真棒,读得可真好,老师觉得,这首小诗就好像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我们加上动作和表情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一蛩何唧唧,(轻轻地,倾听状) 吟入儿童心。(充满向往地) 只在竹篱外,(四处寻找) 篝灯无处寻。(遗憾地,叹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8e10738f4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