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问题之体育场地设施问题

时间:2022-12-28 01:28: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体育社会问题之体育场地设施问题

一、体育社会问题现状

体育场地设施是实施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全民健身计划以及发展体育产业重要的硬件条件。1949年以前。中国体育场地设施少得可怜,全国只有体育场地设施4 982个。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85万多个体育场地,属于大、中、小学等教育位的占到总数的65.6%。其中,位于居民区周边或交通便利的市区,向公众开放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学校所占的比例,仅有29.2%。为盘活和整合现有的国有体育场馆资源,2001年,国家提倡中小学校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向市民免费开放。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形成的空间窄小,经济迅速增长但无力顾及社会发展是造成我国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且大量流失等问题。

历史的原用造成体育场地偏少,设施落后。由于人口骤增,社会和学校不重视体育活动,兴建新的城市建筑时,往往侵占学校或公共体育场地。多年来,蚕食体育场地已成为几乎无法禁绝的社会问题。而这个问题不仅贻害当今在校青少年学生;还将殃及子孙后代。

二、 体育场地设施问题产生原因

人口的急剧增加形成的空间窄小,经济迅速增长但无力顾及社会发展是造成我国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且大量流失的根本原因。虽然中国体育场地设施自1991年已增长到 538 256个,增长了 108倍。从 1969年到 1990年的 20年中增长了 454 961个,增长了约 5倍。其发展速度令人叹服。然而,体育场地设施赶不上人口发展的速度,赶不上城市建设的步伐,更赶不上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其严重情况已经引起人们的忧虑。在前40年中,全国就有 63 738个体育场馆被侵占或挪作它用,约占总数的19名存实亡的体育场地设施为数也不少。侵占、流失的速度越来越快,近几年已经超出了建设的速度 。据1983年对24省市不完全的统计就有505万平方米的体育场地被蚕食。最遭殃的还是工矿企业和学校的内部体育设施。 三、

体育场地设施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北京市酒仙桥的电子城,清河的纺织城,东郊纺织工业区过去都曾有过辉煌的体育经历,如今方圆几公里内再也找不到一处像样的体育设施。上海市有相当多的学校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北京城区844所中学,只有250块室外场地,22座室内体操房,1588所小学只有742决室外场地,70%的中学、53%的小学没有体育设施。新建小区中的学校大多未能达到国家计委《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朝阳区新建的小区中配建中小学用地面积不足的占50%,全区338所中小学拥有环形跑道的学校仅10所、在我们调查的14个小区中就有3所学校在马路上胡同里上体育课。1994年卢元镇等人调查了北京市14个居民区,其中共有少年活动站120个,但有固定活动场所的仅 86个,平均每 9965.2名学生拥有一处活动场所;小区内共有老年人活动站107个,仅有固定活动场所88个,平均每532.1退离休人数拥有一处活动场所(其中含单位及系统所有的)。某区街道系统到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场地设施,新建的20个居民区无一处公共文体设施。因此.78.6%的居民区十部刀30的居民群众对本区的文体活动设施是“不满意”或“极不满意”的。其中有74%的居民认为小区公共文体活动设施严重不足、场所面积太狭窄和设施陈旧,55W的人认为小区公共文体活动设施治安不好、管理不善或卫生条件太差。在居民区公共文体活动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有 14的居民在小区公园、有15的居民在马路k、有18的居民在阳台上锻炼身体。不少文体活动只得在居委会办公室内进行。江苏省无锡市扬名、溪南等八个居民片区共有 22 5万居民,体育场地设施的总面积仅为 2 174 m,平均每人只有 0009 6d。其中




盛岸、山北两片为 0。即有34万居民没有体育活动空间。

四、 体育场地设施问题所造成的危害性

由于严重缺乏公共文体活动设施,迫使居民自发组织夜生活,有50%的居民集中到绿化带闲谈、玩耍,在路灯下玩棋,在立交桥下跳舞,在马路边打拳,在房檐下打扑克,有的青少年在楼区便道上踢球,有的孩子蹲书摊,读不健康的书籍。群众反映“居住条件好了,活动空间少了,高档文化体育场馆多了,大众化的场地不见了,只好在家打麻将了”、由于居民正常的、有组织的文体活动不能得到满足,这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体育场地设施问题的解决方法

我国《体育法》的颁布对保护体育场馆起了重要的作用,同年开始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下决心解决好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保护,国家并采取了体育彩票的收入兴修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措施,这些都有利于体育场馆的管理,也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能否真正落实的关键。因此,严格执行和实施我国体育法,以保障我国体育场地设施问题的改善。具体措施如下:

1、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市体育设施建设步伐。体育场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是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和开展社会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条件和场所,是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体育场地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随着我市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应以更快速度、更高标准全面展开。按照《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规划企业、学校、街道和居住区时,将体育场地设施纳入建设规划。要尽快建成集训练、竞赛、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体育场所。满足体育事业发展和全民健身需要。

2、整合体育资源,加快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体育部门的体育设施充分发挥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群众健身和发展体育产业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坚持向群众开放,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多功能作用,使每个场馆成为区域性的健身中心,满足人民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需要。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为群众健身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3、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和维护。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切实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落实。对全市健身路径的使用管理,按照县区和社区“属地管理”和“谁受赠谁管理”的原则,严格执行体育行政部门与受赠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体育设施建设,确保本地区体育设施建设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严禁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确因城市建设改造需要迁建体育设施,应按体育设施先建后拆的原则,做到拆建平衡。

4进一步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财力保障是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前提。近年来,县财政与体育彩票公益金共同投入,加大健身路径送下乡投入力度,取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96e600848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