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的春节作文500字

时间:2022-04-03 01:30: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鱼台的春节作文500 第一篇:

春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变得热闹起来。放鞭炮,吃团圆饭,看春节晚会,都是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之一。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小年那一天,大人们很早就到市场去买过年吃的蔬菜,水果以及各种干果。小孩子们也不会闲着,他们会到商店去买灶糖。晚上,大人带着小孩子到楼外去放鞭炮。在家里,透过窗户就能看到那绚丽多彩的烟花在空中舞蹈。

过了小年,大人们便开始准备过年吃的,用的,玩的......还要给家里的小孩子添置几件新衣服,好显出万象更新的气息。终于,除夕夜在大人们的忙碌中,小孩子们的期盼中到来了。这一天,上午时分,大人们赶着做下午的那一顿晚饭,门外早已贴上红红的对联,和一个大大的“福”字,这个表示着幸福美满的大福字要倒过来贴,寓意着“福到啦”。下午,大家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大人们便又开始准备晚上的那顿团圆饭。第一道主食就是饺子,发面,和馅,擀饺子皮,好不热闹。夜晚,团圆饭在不间断的鞭炮声和春晚的开幕致辞中开始了。大人给老人敬酒,小孩子们的嘴里则塞满了各种菜。吃过团圆饭后,小孩子们便迎来了最欢喜的时刻—发红包。

初一,忙碌了一天一夜的大人们都在休息,可小孩子们却不闲着:看电视,做游戏,放花炮。下午的那一顿饭,把剩下的饺子,饭菜热一热,照样可以吃的津津有味。

元宵节到了,这一天要吃元宵,各种口味的元宵琳琅满目,放入锅里煮熟后,便津津有味的吃起来。晚上,一家人坐车去看花灯,花灯的形态不同,有的是一条大鱼,代表年年有余,有的是一个小孩提着灯笼,代表着新年的美好,有的则是一个大花车,上面有各种不同颜色的灯在闪烁,五彩缤纷。有的是......

春节也就在元宵节之后拉下帷幕,尽管春节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十分热闹,喜庆,的是纯洁的那种合家欢聚的喜悦!

第二篇:

小时候,想过年,盼过年,那时认为在过年时能穿上新衣,挣压岁钱,放鞭炮,还能吃上常年吃不上的肉水饺,多美啊!

进入腊月就是年,这时人们便开始忙乎起来。先是过腊八节,熬腊八粥,腌制腊八蒜。家境穷的往锅里砍上几块地瓜,搅上面粉熬锅地瓜粥喝,家境好的用红小豆,大米,小米等八种食物熬上一锅热乎乎的八宝稠粥,美美喝上一口,再吃上一二瓣晶莹碧绿的腊八蒜,大冬天的祛寒暖胃那真是个爽啊。

真正感觉到有年味的,是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叫过小年,往往是飘着雪花的天气,空中不时出现噼雳啪啦的鞭炮声,这是传递要过年的信息。天还没亮,人们要早


起去送灶王爷上天,传说管千家万户的灶王爷,在人间辛苦忙活了一年,这天要上天去面见老天爷,到大年三十晚上再迎回来。因此这天人们要早早起来,下水饺放鞭炮,恭送灶王爷上天去。母亲年年都是这样,在天不明时就起来,忙活着点火烧锅下水饺,待下好了水饺,把第一碗水饺摆放到伙房的窗台上,并在碗的上面还摆放上一双竹筷,唸叨着说让灶王爷吃了好到天上去。待她做完这些,叫醒我们,母亲说这是老辈传下来的习俗。也就是说,从这天起家家户户要开始忙年啦,扫屋尘、扫院子、擦桌椅、到街上买年货,像糖果花生,春联鞭炮,然后“过油”,蒸馍馍,剁肉馅,忙个不停。

我家每年过年的东西,都是父亲下班回来,顺路在老运河路边的小集市上,购买鱼肉蔬菜,糖果点心,日用杂品用自行车托回来。“过油”时母亲把调拌好的鱼肉萝卜藕菜用瓷盆端到地锅前,父亲往热锅里放要炸的东西,然后把炸熟的用爪篱捞出,母亲不断往地锅添柴火,拉着风箱,过鱼肉、炸丸子、炸焦馓子,还要蒸各种造型:如小兔、小狗、小猪等枣面菜团馍馍,真是忙的够呛。我们小时不会干,大了在旁边帮下手打个杂。有的人家蒸的馍馍,整个正月都吃不完,甚至馍馍上长了长长的绿毛,还不舍的扔掉呢。到了年三十上午,家家门口张贴春联对子,才算忙一段落。因此从年前二十三到年三十,都是洗白菜插萝卜,“过油”剁馅子,家家户户,到处无闲人,家家忙年声,到大年三十,人们才算安顿下来喘口气。紧接着全家老少,团团围在一起,又说又笑,和面、揉面、扞面皮、包水饺,包了满满几锅拍子,等到年三十中午和年初一早晨下水饺吃。这里面还有些说法呢,一进入腊月,大人们就叮嘱小孩们,要顺从听话,一个腊月不能摔东西不惹气生,这样做了,一年内家里和和美美顺顺畅畅。小孩们都听了大人们的话,大腊月里也就小心不惹事摔东西和让大人们生气啦,大人们也不象平时那样,板着面孔黑着脸,动不动就发火生气啦,特别是我这样的从小就不偱规矩,常受父母调教的孩子。这年前几天免了挨打受责啦,我当时想,要是平时都像过年这样多好,不受训不挨打,还吃好穿好玩好,真想把年留住,天天过年。

中国传统除夕之夜,人们晚上不睡觉,这叫守岁。那时候人们家里没电视,不像现在整晚盯着电视看春脕,一家人点个腊烛拉个灯围在一起,扯东道西,说话啦家常,我听的最多的,就是父母嘱咐我们,兄弟姊们要团结,要好好读书。昕着听着我困劲上来,打着呵欠就想去睡觉了,父亲看我不用心听,想动火又感觉在过年了也就忍下啦。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我们便被母亲早早叫醒,说是早起来要到左右邻居家拜年,特别是邻居家里有上了年纪的老人,要去道安问好。俗话说的好,初一走近门,初二串亲戚,初三初四转着玩,一直玩到正月十五才算完。拜完年回来,母亲把热腾腾香喷喷水饺端了上来,母亲按家规,第一碗放置窗台上,先敬天祭祖,然后父亲长辈,后才我们晚辈。母亲在事先包的水饺馅中,放置了硬币和糖块,谁先吃到谁一年有好运气,有福和财发,有时没吃着,为此还掉眼泪呢。

就这样年复一年,伴着家庭温暖和幸福,我们告别了童年,并离开了家乡,先后各自踏上了工作岗位。如今我也迈进了老年行列,父母也早已离世多年,当年偎依父母膝下的兄弟姊妹们,也天各一方生活在各自家庭中,但昔日的欢情暖意,那已过去的浓浓年味,却早已深深印在我记忆里,难以割舍和抹去。


是啊,现在尽管人们家境条件好了,生活富裕,兜里不缺钱啦,手机电脑互联网甚至可以说呼风唤雨,足不出户,快递就送上门来。但现在人们却满心抱怨,“现在过年不如以前热闹了,年味淡薄了”,什么原因呢?一句话亲人之间,走动联系少了,亲情味淡了,更没有以前,那几世同堂,老老少少一大家子,团聚欢快亲热场景啦。

是的,昔日热闹风光,不会再现,时代在变化,生活节奏在加快,家庭单位的缩小,老人独居,儿女分过等这些重要的原因。

但是中国的年节带来的那浓浓的年味和温暖的亲情,永远不会变,而更会在一代代中国人民中传承发扬光大下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aff6ad045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9.html